法治是安邦治国的基石,更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保证。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建设法治高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为目标,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确定的各项任务,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2022年1月,在全省开展的“2021年法治甘肃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工作中,全县法治建设满意度总体评价在全市综合排名第二。
坚持高位推动 法治政府建设责任不断强化
加强统筹谋划。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制定下发了《高台县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2022年高台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明确了年度法治政府建设的思路方向和工作任务。
压实工作责任。把加强市县法治建设意见、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等法治建设任务分解到各镇、各部门单位,确保法治建设任务落实到位。同时把法治建设履职情况纳入年终述职内容,同绩效考核、评先推优等紧密挂钩,推动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落地。
强化督察考核。制定印发《关于健全完善县直部门(单位)法治建设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高台县法治建设绩效考评实施细则》,对9个镇、27个重点执法部门的法治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项督查,切实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走深走实。
深化宣传教育 全民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发挥“关键少数”学法用法示范带动作用。县政府党组会议、常务会议带头落实学法制度,开展会前学法21次。部门领导干部专题学习宪法100 多场次,举办专题辅导讲座130 多场次。将学法考试结果纳入年度考核依据,组织5300名国家工作人员在线学法,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法治意识和能力持续提高。
大力开展主题普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利用重大节日、各类主题日、宣传月等时间节点,开展集中宣传活动180多场次。组织“法律八进”活动300 多场次。开展“疫情防控、法治同行”“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法治文化下乡”等活动,发放印制法律读本、法治宣传彩页6.9万册,普法口杯15万个,围裙、抽纸、普法扑克等宣传品3.3万个。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宣传。利用“法治高台”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公众号等新媒体普法平台,推送法治信息548 条,发送手机短信15 万余条。拍摄制作了《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法治微动漫和《谨防网络诈骗》微视频,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健全制度体系 决策公信力执行力持续提升
化行政决策制度。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五个必经程序,依法依规决策重大事项,切实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制定印发《高台县人民政府外聘法律顾问工作规则》,选聘7名律师为第四届县政府法律顾问,有效发挥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中的作用,全年共审查县政府协议合同等15件,列席常务会议21次,提出有质量的法律意见建议26份,决策程序日趋规范。
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组织开展了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落实情况自查整改工作。坚持行政规范性文件“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修订完成行政规范性文件1件,并及时向市政府和县人大常委会备案。充分运用甘肃省规章规范性文件管理信息平台,推动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核和备案发布全程监管。
及时开展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先后开展了涉及计划生育、网约车驾驶员户籍限制、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3次,共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6件,拟废止1件,有效维护了法制统一。
推进规范执法 公正文明执法水平稳步提高
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制定《高台县行政执法能力三年提升行动2022年重点任务分解方案》,对全县行政执法能力三年提升行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县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组织各执法部门单位修订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杜绝违法裁量、随意裁量、滥用自由裁量权的现象,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
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管理。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在“信用中国(甘肃)”网站公示“双公示”信息28688条。坚持开展行政执法案卷年度评查,各行政执法部门共自查案卷708宗,集中评查执法案卷24卷,发出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结果反馈通知书13份。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作用,135名人大代表参加执法检查3次。开展物业服务市场秩序专项执法监督检查4次,检查物业服务企业24家,受理投诉举报3起,纠正了物业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规范问题。
强化执法人员培训和管理。结合集中换发全国统一行政执法证工作,全面清理行政执法资格,组织开展综合法律知识培训和执法资格考试工作,全县通过行政执法资格考试963人,合格率99.3%。依托甘肃省行政执法综合监督平台,建立了全县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数据库,审核确认行政执法主体资格54个,行政执法证及监督证1032个,为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奠定了基础。
突出重点领域执法。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812户(次),发现隐患问题2095个,完成整改2011个,整改率96%。对文旅市场开展执法检查26次,累计检查各类文化旅游市场经营单位625家次。开展超载超限治理,检查运输车辆215辆、查处超限超载车辆35辆、卸载货物900多吨。开展2022年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专项行动、市场监管十大专项执法行动、“两品一械”广告整治等专项行动,共查办各类案件34起,罚没款32.12万元。
深化“放管服”改革 营商环境及政务服务管理效能不断优化
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提出13项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工作要求,进一步健全涉企行政执法制度,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助力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行“两轻一免”柔性执法,梳理公布“两轻一免”清单562项,累计办理柔性执法案件1.3万件。
提高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全县各部门共进驻政务大厅事项1234项,总体进驻率83.66%。公布高频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清单75项、一件事一次办清单事项51项、政务服务告知承诺制事项清单87项。编制政务数据资源目录1225条,关联事项1463条,挂载数据资源664条。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接听群众来电2550个,受理12345热线投诉226件,办结率100%。共认领政务服务事项8268项。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107810件,办结率100%。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扎实开展“千企万商纾困行”活动。全面推进“个转企”工作,累计完成“个转企”28户。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支持企业通过股权质押融资,办理股权出质7件,帮助企业融资1.68亿元。加强“互联网+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发布抽查计划任务87批次,抽查市场主体784户次,公示率100%。
坚持依法治理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用更加凸显
全面推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落地落实。围绕落实“五有”要求,顺利完成行政复议职责集中整合、设立机构、核增编制、集中建立办案场所等改革任务。建立健全了“1+3”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设立“三级办案模式”,制定了4项工作规则、3项议事规则、8项配套流程制度,为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提供了程序保障和制度支撑。全年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6件,办结16件(包括上年结转2件),其中终止6件,维持8件,撤销2件。办理行政应诉案件3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
优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优化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妥善化解群众合理诉求。矛盾纠纷“四级七天”调解法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并被市委政法委在全市推广。“一庭三所联动+”工作法成为全国社会治理100个创新案例之一。2022年全县共调处纠纷2136件,调解成功率99.4 %。
持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坚持应援尽援原则,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85件,为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挽回经济损失360万元。解答各类法律咨询674人(次)。建成省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养“法律明白人”575 名,培育“学法用法示范户”68 户。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2023年全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大力加强法治环境建设,着力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高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