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深入落实中央政法委“一意见一指引”和“厦门会议”的“四个导向”部署,持续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创新举措,推动综治中心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临泽、法治临泽筑牢基层支撑。
标准化筑基,筑牢治理“压舱石”。县综治中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从硬件设施、组织架构、制度体系三方面发力,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全域覆盖”的综治中心体系。制定印发《临泽县推进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引》,按照面积“足够”、功能“齐全”、群众“方便”的原则,立足辖区人口、矛盾纠纷数量、群众诉求状况等因素,在县政府大院临街靠路、方便群众的位置建设1000平方米的县综治中心。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和“1厅+N室”模式,设置引导受理、多元调处、心理服务、指挥调度等功能区域,设置调解室5个、各类功能室16个,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信息化设施,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的服务平台,使综治中心真正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坚强阵地。
多元化联动,构建治理“同心圆”。县综治中心打破部门壁垒,推动治理资源向综治中心集中、治理力量向基层下沉,构建“一盘棋”治理格局。强化部门协同联动,通过常驻、轮驻以及随叫随驻三种入驻方式,统筹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政法力量以及群众诉求相对集中的住建、妇联、卫健等行业部门入驻综治中心,采取联合接访、协同调解、释法说理等方式,合力解决群众诉求,化解矛盾风险,防范风险隐患,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依法办理,实现“一次受理、联合调处、合力化解”,避免群众“多头跑、反复跑”。
实战化淬炼,打造治理“硬实力”。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综治中心打造成为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主战场”。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资源,充分利用“诉调对接 ”“警调对接”“访调对接”机制,实现各类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多渠道化解。针对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常见矛盾,由村(社区)综治中心先行调解,针对复杂疑难矛盾,由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统筹协调相关部门联合调解,针对涉法涉诉矛盾,通过“诉调对接”由法院进行司法确认,确保矛盾纠纷化解有途径、有效果。1至10月,各级综治中心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410件,化解率达99%以上。
常态化推进,固化治理“新机制”。紧扣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要求,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为抓手,通过优化机制、整合资源,提升基层治理畅通高效运转的“快车道”。构建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 ”的综合平台,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深入推行“四级七天”调解法,压实网格员、村调委会、镇综治中心、镇党委政府四级责任,健全排查报告、联动调解、包案调处、督考奖惩、研判预警机制,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健全“三调对接”机制,将群众愿意调解的民商事案件、矛盾纠纷类警情和信访事项流转至综治中心,由综治中心组织有关部门和调解力量依法调处化解,最大限度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信息化赋能,激活治理“新引擎”。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治理现代化深度融合,建立民生信息收集研判和预警处置机制,对网格员每日上报信息、“12345”动态、每日警情、信访周报、网络舆情等信息,每天汇总分析,每周综合研判,每月指挥调度,运用“五函”预警提示,督促相关镇和部门及时处置。深化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应用,推动信息全量汇聚,智能分析、共享共用,赋能主动创稳,实现社会治安由经验思维向数据思维、物理应用向数据应用、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