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张掖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9月07日 星期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检察巡礼

甘州检察:“三维”发力 推动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提质增效

来源:甘州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高睿蔓 发布时间:2025-09-05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近年来,甘州区检察院立足法律监督职能,以“派驻+巡回+科技”监督机制为抓手,将监督精度、力度、深度贯穿社区矫正工作全链条,切实维护刑罚执行公平公正,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聚焦精准监督,织密社区矫正“法治网”。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通过“专项监督+动态跟进+协同治理”模式,推动社区矫正监督从“粗放式”向“精准化”转变。靶向监督破难点。依托“三区十八室”制度作用,规范检察官办公室建设,组建工作专班,系统开展台账核查、谈话教育、实地走访等工作。建立“约见检察官”“预约检察长”“检察官信箱”三位一体申诉通道,畅通社矫对象权益救济路径。动态监管防风险。严格执行《社区矫正日常检察工作规程(试行)》,深度应用甘肃省社区矫正监管系统、手机定位等,建立“日巡查、周分析、月研判”风险预警机制,对脱管漏管、违规外出等12类风险点实施“红黄绿”分级预警。协同监督促治理。坚持“由案到治、以案促治”,针对监督中发现的监管漏洞,与法院、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建立《关于加强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协作配合工作办法》,完善刑罚交付执行、信息通报、联席会议、应急处置联动等机制。例如,针对罪犯丁某某暂予监外执行期间病情好转问题,通过公开听证、医学专家论证,依法提出收监执行建议并被采纳;联合司法、卫健出台《暂予监外执行社矫对象病情复查双审查意见》,创新“司法初审+检察复核+医疗证明”模式,从源头上防范“纸面服刑”。

强化协同联动,激活监督效能“动力源”。坚持系统思维,通过队伍专业化建设、部门协作机制完善、外部监督渠道拓展,凝聚社区矫正监督合力。建强专业队伍,夯实监督根基。抓实刑事执行检察监督人才培养、储备和使用,通过举办培训班、交流学习的方式,持续提升刑事执行检察规范化水平。成立“甘州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站”,注重吸纳涵盖法律、心理和教育等领域专业人才,组建专业队伍,以人才专业化助推矫正工作提质增效。健全协作机制,打通数据壁垒。完善部门协作机制,与司法局联合印发《甘州区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外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管理制度(试行)》《社区矫正信息化核查联动工作办法》等3项机制,破解涉民营企业社矫对象外出请假程序繁琐、外出经营权受限等现实困境。推动社矫责任单位间信息共享互通、业务协同。通过信息化核查,发现3名社矫对象在矫正期间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经监督被撤销缓刑,有力维护法律权威。拓展外部监督,提升透明公信。创建“检察+外部监督”“检察+检司互动”模式,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案件听证,邀请听证员和人民监督员深入司法所现场检查社区矫正工作,切实增强检察工作透明度。

深化科技赋能,打造智慧监督“新引擎”。坚持“数字赋能、数据驱动”理念,通过平台搭建、模型研发、智能应用,推动社区矫正监督从“人工核查”向“智能感知”升级。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推动检察院与司法局数据互通,接入智慧矫正一体平台,破除数据壁垒,随时开展监督,实时分析数据、查摆问题,就“不假外出”等苗头性问题提出口头纠正、制发监督意见。研发智能监督模型,提升精准研判能力。搭建“刑罚交付执行及监管活动法律监督模型”,对社矫工作中的风险点精准识别和预警,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发智能服务平台,便利权益保障。数字技术与检察监督深入结合,针对社区矫正对象权益保障创建“甘检矫正”法律咨询智能体,为法律工作者及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学习、咨询相关法律知识、典型案例的渠道。同时,开通线上匿名举报功能,方便社矫对象控告举报相关线索,切实维护社区矫正对象合法权益。(王应丹、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