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张掖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检察巡礼

“检察蓝”守护“牧区珍宝” 绘就肃南共生新图景——肃南县检察院“擦亮牧区珍宝”工作品牌

来源:肃南县检察院 责任编辑:高睿蔓 发布时间:2025-10-22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雪山巍峨,冰川晶莹,草原广袤,沙漠苍茫,丹霞似火、彩丘如画、土林奇绝......地处祁连山北麓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文旅富集、生态富饶、资源珍贵的“牧区珍宝”之地。近年来,肃南县检察院立足地域特色,持续打造“擦亮牧区珍宝”检察工作品牌,以公益诉讼为笔、以法治力量为墨,在高原牧区绘就了一幅助力生态美、产业旺、文旅兴的生动履职画卷。

让绿水青山成为最美底色

“田间地头的浓烟消失了,河道重回了清澈。”肃南县检察院检察官凯玥向我们描述着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给县域生态保护带来的变化。祁连山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生态保护意义重大。该院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一屏三地”生态安全核心定位,办理的20余件公益诉讼案件已全部整改到位。

废旧农膜回收机制建立、污水截流、火灾安全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效背后,是检察干警踏遍300多公里牧区的辛勤足迹。一起督促民俗文化与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案件,已成功入选省检察院“检行合力共助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肃南经验”。

为确保检察建议落地见效,该院始终坚持“持续跟进、全程监督”,常态化开展“回头看”。我们跟随办案干警来到一处整改点,只见昔日垃圾堆积处已立起警示牌,宣传标语醒目。“我们杜绝监督‘走过场’,全力做好整改‘后半篇文章’。”该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妥存刚说。

让地理标志成为牧民“金招牌”

“‘金招牌’真让牛羊卖出了金价格!”牧民安大爷笑着对我们说。肃南的高山细毛羊、牦牛、马鹿鹿茸等农产品拥有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但曾经却因保护不足未能充分体现其价值。

检察干警在走访中发现这一问题后,及时发出检察建议,推动建立检察、公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如今,肃南地理标志农产品溢价提升20%,真正成为牧民增收的“金名片”。

布病(布鲁氏菌病)曾是笼罩牧场的“隐形乌云”。该院精准出击,通过制发9份检察建议推动疫病防控措施落地。强制免疫、检疫监管、无害化处理、健康监测……一系列措施使全县布病发病率持续下降。

“你们守的不只是牛、羊,更是我们的平安福。”牧民安大爷道出了心声。肃南县检察院还组建了双语普法小分队,用微视频、宣传片等形式把法条化成乡音,让法治种子在牧区生根发芽。

让安心成为履行新体验

从马鹿文化产业园到巴尔斯雪山,从冰沟丹霞到裕固族风情走廊,肃南的旅游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管理挑战。肃南县检察院主动作为,以案释法,为文旅企业送上《法律风险指南》。

“你们比我们自己还操心发展!”旅游企业负责人感慨道。海拔5118米的巴尔斯雪山美景纯粹却隐藏风险,该院推动在游客中心、体育馆等公共区域配备AED急救设备,并对景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在马蹄寺景区,“益心为公”志愿者发现垃圾污染问题后,立即向检察院反馈。该院第一时间派员固定证据、详尽调查,立案后依法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如今,警示牌立了起来,文明旅游理念如清风拂过,让“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凸显。

神鹿公园内的“法治打卡点”已成为网红地。法治漫画、二维码视频、“法治墙”合影等创新形式,让法治宣传融入旅途。孩子们读法条,家长悟责任,法治变得可触可感。

让千年文脉绵延传承

肃南县坐拥文殊寺石窟群、马蹄寺石窟群等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600余年的历史文脉在石窟壁画间流淌。作为西路军血战祁连的见证地,这里的红色纪念设施更承载着重要使命。

该院通过履职为文化遗产撑起了“保护伞”:马蹄寺石窟新增文保员、并争取到4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完善技防设施,明长城烽火台、草沟井古城等遗址获得针对性管护,红色纪念设施在垃圾污染、边界侵占等乱象整治下重现庄严。

“文物保护不能‘一阵风’,而是‘长久计’。”妥存刚平静的告诉我们。近日,干警再赴马蹄寺景区开展“回头看”。在金塔寺文物保护管理所,检察干警细致询问文保员排班、轮换及生活保障情况,了解监控系统运行状况。之前监控覆盖面窄的问题已通过系统改造解决,这场“回头看”为文物安全再加了一道“保险锁”。

回首来路,“检察蓝”行走在雪山、草原、石窟和牧群之间,以法治笔墨描绘温暖画卷。展望未来,肃南检察院将继续恪守使命,在每一起“小案件”中传递司法“大情怀”,守护这片人与自然共生土地的美丽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