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两点三化四到位”为工作思路,攻难关,补短板、提质效,全力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助推“四级七天”调解法落地见效,努力绘就平安民乐新“枫”貌。
狠抓“两点”夯基固本,筑牢主动创稳“压舱石”。一是以综治中心实战化为着力点。推进县、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选优配强网格员、调解员、三官一师等基层力量,做好统筹调度、资源整合、数据汇总、分析研判、考评奖惩、督办落实等工作,不断提高矛盾纠纷化解和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水平。充分发挥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治理平台”作用,村委会、便民服务中心“前哨阵地”作用,做实群众接待、纠纷调解、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等工作,切实提升综治中心吸附群众能力。二是以网格服务管理实战化为关键点。扎实开展网格员能力提升行动,健全完善网格员选聘培训、教育管理、考评督导和经费保障等制度,“三官一师”进网入格,配合网格员做好日常巡查、社情民意收集、风险隐患排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政策法规宣传等工作,推动网格化管理与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便民服务等有机融合,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聚焦“三化”多元解纷,打出主动创稳“组合拳”。一是部门联动多元化。充分发挥镇综治中心支点作用,畅通“多边对接”渠道,强化与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及卫生院等部门的协调作战能力,严格落实“周分析、月调度、季评估”制度,对主动创稳工作疑难重点进行分析研判,在重点人员管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重点工作上联合发力,持续夯实信息互通、制度共建、联动处置的工作基础。二是信息共享精准化。坚持“全覆盖、查隐患、控风险、保安全”的原则,通过常态走访、定期摸排、集中排查等相结合的方式,对群众诉求进行走访摸排,针对辖区独居老人、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加大走访及服务频次,实现民情“问诊”全覆盖。同时,依托“陇情E通”APP建立网格信息动态更新机制,及时补充和更新基础信息,切实做到人员信息“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三是落实责任清单化。大力推行网格员“一员多用、多员合一”模式,健全落实动态清单管理机制,完善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三个清单”,实现挂图作战、办结销号,及时召开分析研判会议,分级分类调度管控化解现实矛盾问题。积极开展日常巡查走访民事代办、志愿服务等民生服务工作,真正做到“进一回门、办多件事”。
强化“四到位”久久为功,绘就主动创稳“新枫景”。一是矛盾排查到位。坚持预警预防、源头治理,立足实现“应急维稳”向“常态创稳”转变,发挥网格员“活地图+铁脚板”优势,大力开展网格内矛盾纠纷排查,常态化组织网格员入户进门,对排查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不安定因素利用“陇情E通”APP进行快速预警,及时摸清产生的原因,引导当事人依法反映诉求、维护权益,推动矛盾纠纷从被动化解向主动预防转变。二是调处化解到位。全面推行“四级七天”调解法,以多调联动为抓手,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按照“首调、劝调、联调、统调”四步流程高效推进调处化解,并落实“四定”“三包”责任制(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确保每起纠纷有人管、有人调、有落实。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对不同事件类型的矛盾纠纷分类施策,让“独角戏”变成“大合唱”,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三是跟踪回访到位。坚持“谁调解、谁跟进、谁回访”原则,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回访闭环机制,严格落实“一事一回访”制度,对热点、重点矛盾纠纷建立跟踪问效台账,通过入户回访、电话回访等方式,了解双方当事人对纠纷调解的满意度,监督调解协议执行情况,防止出现“调而不解、解而不和”问题,有效减少矛盾纠纷再发率,确保案结事了、事心双解。四是宣传引导到位。加强法治宣传,开展“普法宣传百日行动”,组织“三官一师”“法律明白人”和普法宣讲团,大力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引导群众牢固树立法治思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韩克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