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县与门源县同靠一座山,同饮一源水,双方交往由来已久。4月19日,肃南县、甘肃省绵羊繁育推广站等县区、单位与跨省界毗邻的青海省门源县举行“一脉同根生·甘青一家亲”党建联盟启动仪式,携手打造边界党建联盟模式,关口前移,主动创稳,着力提升以党建引领促和谐稳定的能力水平。
奏好“前奏曲”,携手并肩,打造党建联盟“共同体”。肃门两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力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党建引领促和谐,建立跨省党建联盟平台,构建县、镇、村三级协同发力的党建联盟体系,成立两地县委组织部为牵头部门的党建联盟中心指挥部,牵头引导甘肃省肃南县皇城镇宁昌村等13个村、甘肃省绵羊繁育推广站,与青海省门源县东川镇等10个乡镇、尕牧龙上村等36个村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成立乡镇党建联盟工作站,签订党建联盟协议书,各毗邻村成立党建联盟小组,着力打造“一脉同根生·甘青一家亲”特色党建联盟模式,进一步健全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推动两地在互利共赢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奏好“主题曲”,文化搭台,架起民意互通“连心桥”。肃门两县坚持“党建联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原则,利用山水相连、民俗相同、语言相通、产业相近、山水相依的优势,以固本培元为导向、抓基层强根底为主题、抓党建促边界和谐稳定为根本,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聚焦“1+4+4+4”特色模式(即:一个联盟体系;四共四联平台:组织共建支部联盟、文旅共融民情联谊、平安共创矛盾联调、信息共享生态联保;四项活动:一年开展一次两地联谊活动、一季度开展一次两地互访活动、一月开展一次两地矛盾纠纷排查活动、一周开展一次信息互通工作),深化在基层党建、生态保护、基层治理、民族团结、精神文明、畜疫防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开展支部联学、队伍联管、生态联保、根底联建、产业联推、乡风联治等联建活动,形成“党委联盟、支部联动”良好格局,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积极构建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发展的工作新模式,推动边界优势互补、密切合作、协调发展。
奏好“合奏曲”,一脉同根,共建民族团结“一家亲”。肃门两县以党建联盟为纽带,遵循“尊重历史、相互理解、和平共牧、长期管理”和“讲大局、不护短、不手软、不推诿”的原则,坚持主动创稳,源头维稳,突出问题导向,全面深入排查,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突出矛盾纠纷,通过建立共建沟通机制、专人对接机制、共建协调机制、固定联系机制等4项机制,采取边界乡镇“党委书记轮值”制度,由轮值书记定期组织开展活动、研判推进重大事项、商讨解决合作难题、共同化解边界纠纷,重点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干部常握手,群众不动手”,切实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以党建融合基层治理,积极探索创建平安边界工作的长效机制,实现边界地区的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不断巩固和发展两县边界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奏好“奋进曲”,自强不息,唱响友好发展“好声音”。肃门两县以“边界优势互补、区域和谐发展”为原则,推动各级党组织从简单“相加”到深度“融合”,突出“党建+”工作,依托“一脉同根生·甘青一家亲”党建联盟开展实践活动,综合地理位置、班子队伍、产业发展、风土人情和文旅融合发展等因素,激发联盟在区域联动发展中“黏合”“搭扣”作用,走活组织联动“一盘棋”,统筹治理协调“一张网”,落实协同发展“一体化”,形成主动创稳“一股劲”,共建毗邻乡镇最美的党建“合作圈”,共造祁连山国家公园一体化建设“生态圈”,共育和谐相融“朋友圈”,共筑更高水平平安建设“同心圈”;在坚决筑牢守好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和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实践中,主动作为、团结奋斗,精心打造友好县区、友好乡镇关系,共享开放发展新机遇,共谱合作共赢新篇章,牢牢架起甘青友谊“连心桥”,使联学共进成为“新桥梁”、联亲交友成为“新时尚”、联动发展成为“新动能”,联保维稳成为“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