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个环节” 抓好“四个强化”
民乐县全力以赴维护全县政治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今年以来,张掖市民乐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行动,聚焦“四个环节”,抓好“四个强化”,以务实有力的举措,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全县社会治安持续和谐稳定安全,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得到有效提升。
聚焦责任落实环节,强化组织领导。化解矛盾纠纷,责任落实是关键。县委政法委紧盯“平安民乐”建设目标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先后召开3次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结合开展“大宣讲大调研大排查大调处大整治大关爱”活动,持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整治行动,完善四调联动机制,明确县、镇、村、网格员层级职责,进一步落实排查承诺制、稳控责任制、化解包案制,形成了跟踪问效、各司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坚决把问题化解在萌芽、人员稳控在当地,不断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落实落细。
聚焦线索收集环节,强化排查摸底。化解矛盾纠纷,线索收集是前提。县委政法委布设动态排查“两条线”,建立触角广泛的嗅探网络,着力增强社会矛盾纠纷发现能力。一是布设“排查线”,结合“三进三问三查,保民生促发展惠民生”活动,发动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驻村帮扶队、包片民警、网格员等基层综治力量,对返乡夫妻、精神病人等重点人群,KTV、群租房、城郊结合部等重点场所开展“拉网式”排查,全面掌握辖区内矛盾纠纷底数,确保排查工作不留死角。二是布设“预警线”,加强综治、司法、派出所、学区、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的联系配合,坚持情报先行、防范在前,及时掌握各行业动态和各领域风险线索,分析研判可能存在的问题,靠实化解管控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确保预警及时,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不上交”。
聚焦矛盾调处环节,强化分类施策。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过程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多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健全完善“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全面推行“一看、二听、三问、四理、五析”工作法(一看:深入实地察看掌握基本情况;二听:听取当事人意见和了解周边群众建议;三问:详细询问矛盾的起因及经过,询问当事人的诉求,询问村组干部的处理建议;四理:从矛盾的起因、经过、症结、目前状况进行梳理,寻找解决矛盾突破口;五析:组织召开专项会议,逐条分析研究问题产生根源、提出务实解决办法、明确解决时限,全力推动问题解决),分类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坚决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尽最大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聚焦跟踪回访环节,强化多元稳控。县委政法委严格落实“矛盾纠纷回访”制度,对调解无果、不认可调解的关键当事人,持续进行跟踪回访,抓准矛盾纠纷的核心症结,掌握事件进展、思想动态、家庭情况,着力做通其思想工作,充分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调解,对症施药,推动问题解决。对生活困难的当事人群众及家庭积极采取民政救助,逐步清除群众对立情绪,予以缓和、稳控,确保矛盾调处取得实效。积极宣传与群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多角度解释法规政策,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提升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坚守法律和政策底线,避免出现过激行为,有效预防矛盾纠纷和各类案事件的发生。
民乐县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持续做细做实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用真情真意依法依规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引导老百姓学法、懂法、用法,摒弃暴力解决矛盾纠纷的习惯和做法,竭尽全力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推动平安民乐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