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堵塞的邻里通道、一段破裂的兄弟情谊、一条危险的村组窄路——面对这些棘手的土地纠纷,枣乡特色土地法庭依托“四级七天”多元调解机制,联动“三官一师”等专业力量,成功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目标。
邻里积怨终得解:从“堵路”到“通心”
在板桥镇,村民张某与许某因土地使用权问题长期对立,村社调解未果后,法庭联合多部门,依据“四级七天”机制迅速启动联合调解。其中的关键一环,便是“三官一师”团队的协同发力——法官释法理、警官明边界、检察官与律师提供专业支撑,合力化解僵局。最终,双方握手言和。道路畅通之日,亦是两家人心头坚冰消融之时。

兄弟阋墙重归好:田埂之间的亲情修复
鸭暖镇的亲兄弟张某甲与张某乙,因耕地界限问题反目,田间道路通行纠纷让手足之情岌岌可危。法庭联动基层治理力量,在厘清土地权属的基础上,着重从亲情纽带入手进行调解。通过唤起亲情记忆与促进相互理解,兄弟二人最终冰释前嫌,不仅明确了地界,更重修于好。

村道拓宽保畅通:安全出行与邻里和谐双赢
面对西柳村因道路扩建引发的纠纷,枣乡特色土地法庭及时介入开展现场调解。在实地勘测的基础上,工作人员从安全保障、邻里关系等角度耐心协调,促成双方就道路拓宽方案达成共识。这一调解既消除了出行隐患,也增进了村民和睦,实现了双赢局面。

“心里的疙瘩解开了,路也宽了!”当事人的朴素话语,道出了调解工作的深层价值。三起案例虽情状各异,但均依托“四级七天”机制和“三官一师”专业力量实现高效化解,展现了多元解纷在基层治理中的实践成效。下一步,枣乡特色土地法庭将持续完善这一工作模式,把矛盾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诉前,为乡村振兴与基层善治贡献更坚实的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