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张掖市护路办立足河西走廊、黑河流域及祁连山北麓的复杂地理气候条件特点,坚决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原则,紧扣“防汛、抢险、救灾”目标,通过体系化组织、精准化防控、智能化赋能、先锋化引领,全面提升铁路防汛减灾能力,有力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体系化组织,下好联防联控“一盘棋”。张掖市护路办系统构建“市办统筹、县区主抓、铁路协同、网格联动”四级责任体系,明晰靠实工作职责,形成了信息共享、应急联动、隐患共治的协同机制。同步建立“气象预警+水情监测+地质灾害研判”多维信息整合机制,与水务、气象、自然资源及铁路部门实现数据实时互通,确保精准掌握雨情、水情与地质灾害动态。针对兰新高铁、兰新铁路等跨越黑河河道及山前洪积扇区段等重点线路,严格落实“日常巡查+雨中盯控+雨后核查”制度,将桥梁、涵洞、高陡边坡和临河路基等42处重点部位纳入清单化管理。期间,累计排查重点部位140余次,检查防护坡塌陷26次、低洼处积水36次、雨后涵洞积水33次,全面夯实了铁路防洪安全基础。
精准化防控,布好风险应对“防火墙”。强化地理气候特征与历史汛情数据分析,精准识别高风险区段和薄弱环节,大力推行“一段一策”精准防控策略。甘州区乌江镇、临泽县倪家营镇、沙河镇、新华镇等低洼易涝区域科学布设重点监控点,加强对桥涵积水、路基渗漏、边坡溜坍等典型汛期隐患的专项排查与治理。临泽县开展专项排查治理4场次,对摸排出的6个重点部位实施防控,整改涵洞积水等隐患5处。民乐县将沿线涵洞、桥梁、防护栏列为核心排查点,全面实行隐患台账管理和整改销号机制。高台县及时向乡镇下发《铁路沿线风险提示函》1份,确保预警到位、动态清零、防汛措施精准落地、靶向发力。
智能化赋能,织好立体巡防“智慧网”。充分运用“雪亮工程”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和铁路智能运维系统,织密“高空监测+地面巡检+智能感知”三维立体防控网络,实现对关键区段24小时智能监测与风险自动识别。线下有效整合专职护路队员、网格员和志愿者力量,全面推行“分段包保+定点责任”工作法,利用“陇情E通”APP实现巡查数据实时上报、隐患一键推送、任务快速处置。民乐县叶官村村干部巡查发现桥涵积水达0.6米后,通过APP迅速上报,巡查队员精准反馈,铁路部门及时处置,形成了“智能监测+实时预警+联动处置”的闭环管理,显著提升了汛期应急响应效率。
先锋化引领,建好一线攻坚“前沿哨”。县区护路办党员干部和沿线村社区党员组建了“防汛护路党员突击队”,在关键区段设立“党员责任岗”,严格执行定点值班值守制度。先后出动人员450余人次,清理排水沟、上报并督促整改涵洞积水及堆放杂物等隐患63个,向乡镇及铁路部门下发《铁路沿线安全隐患问题督办函》9份,确保汛情期间组织不缺位、人员冲得上、险情控得住,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一线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