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一部法治教科书。近年来,张掖市检察机关创新实施典型案例“三精培育”工程,构建“精准选案—精细办案—精深提炼”全流程工作模式,为张掖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为法治张掖建设贡献了生动检察实践。
精准选案 筑牢案例培育“根基”
典型案例培育的起点在于精准选案。张掖市院制定典型案例培育、评选工作办法,建立“双精准”选案标准,确保案例具有典型性、指导性和示范性。一方面,精准聚焦社会热点领域,将涉及电信诈骗、个人信息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新型犯罪案件纳入重点培育范围。这些案件往往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高,通过精准选案,能够有效回应社会关切。另一方面,精准把握法律适用难点,重点关注在法律适用上存在模糊地带、需要进一步明确法律界限的案件。通过深入剖析此类案件,为法律的正确实施提供实践样本,推动法律理论与司法实践的深度融合。创新性开展典型案例“双月讲评”,以办案中形成的正、反面案例为切入点,以讲促学、以评提质、以评促改,不断提升检察官典型案例意识和培育能力。
精细办案 提升案例质量“成色”
案件办理是典型案例培育的核心环节。全市检察机关始终秉持精细化办案理念,通过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检察人员专业素养;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作与监督;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确保每一个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在办案过程中,注重案件事实的全面审查,对证据进行反复核实,确保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同时,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从案件受理、审查起诉到出庭公诉,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严谨细致,以程序正义保障实体正义。检察官团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内部研讨、专家咨询等方式,攻克办案中的难点问题。在办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中,争议焦点在于伤势成因,办案检察官审慎审查全案证据,邀请医学专家开展分析论证,召开检察听证会,有效开展释法说理,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精深提炼 释放案例价值“红利”
案例的价值在于提炼和应用。案件办结后,全市两级院坚持“三精深”提炼标准,充分挖掘案例的多重价值。一是精深挖掘个案示范价值。充分运用新闻发布会、检察公众号等平台,发布生动的案例故事,展现检察办案中的法律智慧和人文关怀,增强案例的可读性和感染力。二是精深提炼类案指导价值。建立“案例要素分析”机制,从法律适用、履职过程、三个效果等维度总结通用规则,为类似案件办理提供参考。在办理一起新型网络诈骗案件时,办案检察官深入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犯罪构成要件进行详细分析,邀请网络技术专家和高校法学教授共同研讨,精准界定犯罪行为的法律性质,为后续类似案件的定性提供了依据。三是精深挖掘社会治理价值。注重从个案中发现社会治理的薄弱环节,在办理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时发现辖区内相关经营主体违规给未成年人文身的问题,办案检察官及时跟进监督,以“诉”的方式倒逼文身经营主体规范经营;以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相关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实现“办理一案、震慑一批、规范一业”的治理效果。
高质量典型案例是检察工作的“标杆”,既体现司法办案的质效,也彰显社会治理的智慧。张掖市检察机关将持续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目标,深化精细化开展培育工作,让更多的高质量典型案例成为法治建设的亮丽名片,为市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