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深入推进“三调”对接实战化部署要求,推动“三调”对接工作任务落实落细,进一步激发各级各单位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调解能力和水平,夯实主动创稳根基底板,近期,市委政法委陆续推出各县区、各单位“三调”对接工作典型案例,供学习借鉴。
邻里争墙惹纠纷 警调对接暖人心
——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镇警调对接工作典型案例
案情简述
家住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镇某村村民周某鹏与周某仁房屋相邻,因原住房前院与后院墙体未在一条直线上,经双方协商后,周某鹏计划借助乡村振兴行动修建房屋之际,对墙体位置重新界定,决定将后院墙向周某仁院内外移15公分。
经过双方协商同意后,周某鹏随即让施工队开始放线砌墙。但在第二天,周某仁妻子回家后发现重新界定的墙体位置占用了自家宅基地,随即上门理论,认为此次协商结果侵犯了自己的土地权益,并且可能会影响到自己房屋的采光和通风,周某仁当即赶回家中,向妻子解释墙体界定是二人协商后的结果,但此举更是将其妻子的怒火点燃,认为丈夫在处理邻里问题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自身权益,随着争执的不断激化,双方的情绪也在逐渐失控,周某仁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拿起后院的榔头将周某鹏砌好的后墙一顿乱砸,导致墙体被砸倒,使原本紧张的局面更加恶化。
调解过程
周某鹏当即报警,称自己刚砌的院墙被邻居砸了,要求出警。骆驼城派出所在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将警情反馈至镇综治中心,镇综治中心接到反映后,迅速启动“中心吹哨、站所报道”机制,协调司法所组成调解小组与派出所民警一同出警。
调解小组到达现场后,双方依然情绪激动,互相对骂。工作人员先制止了双方,要求双方平复情绪。在场面控制后,民警先对双方当事人信息进行了登记,随后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与司法所干警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解。在得知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因为一堵墙而引发矛盾后,镇综治中心给出了调解建议,调解员向矛盾双方讲解了“六尺巷”的故事,劝导双方以和为贵,不要为了一点小地方而伤了和气,修墙对于双方都是好事,本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在此之前已经通过友好协商达成一致才砌墙,做到晓之以理、以理服人,达到动之以情、以情感人的效果。
调解员又运用《民法典》中相邻关系案例向双方普法,通过寓之以法、以法育人,为下一步达成协议奠定基础。随后,派出所民警对周某鹏进行劝解,镇综治中心与司法所对周某仁及其妻子进行劝解。在双方情绪得到缓解后,工作人员即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在调解会上分别听取了双方的诉求和辩证理由后,由司法所干警向双方解释了其中的法律关系:“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让双方认识到互为邻里,应该各自相让。在调解员的调解下,周某仁及妻子也认识到了错误,认为不应该一时冲动,同意赔偿。同时,调解员采用“趁热打铁”分别向双方摆事实、讲道理,耐心劝说双方当事人站在对方立场换位思考,随后双方围绕怎么赔、赔多少进行协商。
调解结果
经调解员对双方耐心细致的解答,在开展专业调解后,双方当事人最终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由周某仁按照现有墙基重新砌墙,所需材料自行购买,周某鹏负责联系施工队。双方握手言和,对调解结果非常满意。
案例点评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的“六尺巷”这个传为佳话的故事流传至今,是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本案是一起典型的邻里矛盾纠纷。邻里之间守望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在调解员的不懈努力下,情理法并举调纠纷,把难断的“家务事”断出了名堂,实现了法、情与理的良性互动,弥合了邻里友情,巧解了矛盾,促进了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