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张掖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9月0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检察巡礼

高台县检察院:以高质效办案推动新时代检察公益诉讼工作

来源:张掖长安网 责任编辑:高睿蔓 发布时间:2023-12-06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今年以来,高台县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厘清思路、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强化举措、落实责任,推动新时代检察公益诉讼工作高质量发展。

思想引领强党性

高台县人民检察院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以贯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检察公益诉讼是保护公共利益的“中国方案”、是推进法治建设的“中国道路”、是检察监督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职能定位。通过聆听党课、开展党日活动,凝聚检察干警干事创业的力量,践行“益心为公”的初心使命,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强大动力,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紧密联系本地特点和实际,积极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坚持诉前实现保护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状态理念,依法规范积极稳妥能动履职,着力推动行政机关自我纠错、依法行政。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也先后被张掖市人民检察院、中共高台县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授予先进集体、共产党员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机制建设强保障

高台县人民检察院坚持能动司法、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和人大、政协、行政机关在依法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中的监督作用,加强协作配合,建立协作机制,为形成监督合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是建立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与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推动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实现监督上互融、优势上互补、信息上互通、工作上互动,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内容和范围、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质效。通过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检察建议的衔接转化,有效推动依法行政,提升社会治理成效,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二是签订检税协作备忘录。高台县人民检察院与高台县税务局树立系统思维、融合思维,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互相取长补短、借力借智,共同研究重要工作部署,确定打击防范工作目标和措施,研究部署共同参与的执法检查。强化执法司法协作,联合开展专项监督整治,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办案相衔接,通过专题会议、诉前磋商、公开听证、检察建议等方式,监督税务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加大检税协作广度和深度,强化检税联动,形成税收征管规范有力、法律监督及时有效的良好局面,共同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开启检税协作新篇章。

“益心为公”重实践

公益诉讼制度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护领域的生动实践和原创性成果。高台县人民检察院始终坚守为民的价值目标,坚定不移做人民利益的守护者,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新需求,不断深化“益心为公”实践要求,坚持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办案重点,构建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公益司法保护体系。一是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农村人居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活动,紧盯农村生产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堆放,农膜、农药瓶随意丢弃污染耕地等环境问题,加大监督整治力度,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3件。二是护航春耕农资安全。为保障农资供应和质量安全,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高台县人民检察院会同县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辖区农资市场,专项调查农资产品(种子、农药)安全,督促行政单位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农资产品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问题可查,全力保障农民权益。三是加强对国有财产的保护。国有财产保护是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作难点。为推动破解制约案件线索发现难题,将办案突破口确定为环境保护税、水土保持补偿费的征收环节。通过深入摸排、深挖细查,发现涉及环境保护税、水土保持补偿费问题线索,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职,及时追缴所欠税费,有效避免了国有财产的流失。四是织牢农村个人信息保护网。高台县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村社信息公开工作中对公民身份证号、手机号、家庭住址、银行卡号等敏感个人信息未进行去标识化处理,致使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增加,特别是涉及老年人、独生子女家庭、财政补助对象等特殊群体,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为加强农村个人信息保护,依法向责任单位制发诉前检察建议7份,督促责任单位对已公布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回收和去标识处理,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审查审核,坚决保障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

精准监督促成效

最高检应勇检察长指出,公益诉讼检察重在突出“精准性”“规范性”。高台县人民检察院转变办案理念,重视公益诉讼案件诉前结案和用“诉”的标准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不断改进完善。一是精准发现问题。线索审查是公益诉讼案件办理的第一道关口,检察干警通过询问当事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了解案件线索问题的发生经过、成因、造成的后果,确认违法行为当事人和监管单位责任,制作询问笔录对发现的案件线作出精准判断。二是夯实公益诉讼诉前调查。完善调查取证措施,通过借“外脑”聚“合力”,向行政单位发出协助调查函,利用无人机、专业测量仪以及资源库进行实地调查取证、图斑对比,固定证据,收集案件相关资料,确保发现真问题,找准症结所在。三是精准提出对策建议。邀请行政监管单位和特邀检察官助理参与案件磋商会议,充分听取意见和专业建议,清理思路,确定行政单位职责,让分析的问题令人信服,提出的对策切实可行,形成一致的整改方案,切实增强诉前建议的针对性和合理性。通过“沟通+协商”的形式督促监管单位依法履职,从而形成监管合力精准发力,共同推进问题整改、纠正违法行为,凝聚保护公共利益的合力。四是做到常态化“回头看”,切实推动问题真解决。坚持推进“回头看”贯彻公益诉讼办案全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求极致,有效落实持续跟进监督理念,通过现场查看、听取群众意见等方式,对检察建议、磋商意见的落实整改情况进行跟进监督,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确保公益诉讼工作落地有声,长效有力,不断提升公益诉讼监督能力,锲而不舍推动解决公益受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