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张掖市民乐县公安局紧紧围绕省厅党委“一统三体系、四抓两保障”总体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工作导向,把“一村一(格)警”建设作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努力实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目标任务。
科学谋划,探索农村警务改革新思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因地制宜,坚持警务前移、警力前置、警情前瞻理念,精准定位,科学谋划,探索推行“一村(格)一警”警务机制。组织保障有力。先后多次召开局党委会议,专题研究“一村(格)一警”工作,成立“一村(格)一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一村(格)一警”建设工作推进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转变工作观念,确保“一村(格)一警”警务机制顺利推行实施。力量保障有力。以深化公安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改革为契机,12个派出所配备民警85人、辅警63人,建成“两队一室”“一队一室”,民警数占总警力数的41.1%;在全县172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划分警务区47个、建成警务室41个,配备社区民警47人,社区民警占派出所警力的55.3%,警力配置均达到两个40%以上。5月,报请县政府批准招聘驻村辅警80名,现80名辅警均已在岗在位,为“一村(格)一警”全覆盖提供了力量保障。制度保障有力。研究制定了《民乐县公安局深化“一村(格)一警”建设工作方案(试行)》,对驻村民辅警的规定动作、创新动作、考核、奖惩进行了规范。同时建立定期督导检查和通报制度,确保“一村(格)一警”工作运行顺畅、管理规范到位。
整合资源,构筑基层社会治理新屏障。整合警力资源,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发动全局力量,组织机关民警对县域村组进行分包,分包民警定期在村组开展治安巡逻、治安分析研判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同时,探索实行警力互助互补机制,整合相邻乡镇派出所及交警警务、警力资源,建立健全各部门在事故救援互助、案(事)件协查联动、常态化信息共享预警、一体化应急处置协作、区域协同治理联勤、队伍交流学习等方面的长效机制,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区域整体效能。整合民力资源,建立乡村义警队伍。在驻村民警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村干部、网格员、治安积极分子等力量人熟地熟、情况清、底数明的优势,组织建设义警队伍,全面开展“信息联排、隐患联治、治安联巡、纠纷联调、特群联管、教育联宣”工作,当村内出现治安案件或突发事件,义警队伍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形成“一呼有人应,出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的良好氛围,打造形成乡村联合治理新模式。整合调解资源,建立矛盾纠纷队伍。以“三官一师”进网格为抓手,由驻村民警牵头,优选派出所、司法所、村两委从事过调解工作、工作经验丰富、法律素养高的民警、律师、人民调解员和村干部以及村内群众基础扎实的村民,参与本村的矛盾纠纷排查与化解工作。今年以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94起,化解率达到94%,农村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64.8%和22.4%;农村地区社会治安得到有效管控,治安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延伸触角,搭建服务群众新平台。建立“便民微信群”。驻村民辅警在本村建立“便民微信群”,实现办事预约、信息反馈、征求意见建议等功能,开展法制、执法办案、安全防范、平安创建、队伍建设等宣传,做到与群众“零距离”交流。目前已发布信息3千条次。建立“警民联系制度”。积极在各村开展“送法律、送温暖、送平安”活动,发放警民联系卡、便民服务手册,宣传安全防范须知、防骗防盗知识,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促进警民关系和谐。截至目前,开展宣讲170余场次,受教村民达1万余人。建立“绿色助民通道”。针对辖区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实行“一对一”服务,主动上门采集信息,代办身份证件,帮助解决困难。目前,帮助办理各种证件20余个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