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张掖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建设

甘州区:民主法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甘州区司法局 责任编辑:高睿蔓 发布时间:2022-07-04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张掖市甘州区始终把民主法治建设作为乡村治理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行法治乡村建设,通将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的“触角”延伸到基层,为广大群众提供精准、精细、精良的法律服务,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形成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助推美丽乡村振兴发展提供良好法治环境。先后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9个,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个。


党建引领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发挥党支部对村(居)社区治理的领导作用,团结带领干部群众,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法治乡村建设各项任务。在村“两委”班子建设上,将熟悉农村工作、善谋敢干、群众公认的精兵强将充实到村级“两委”中,实现班子优化组合;在党支部书记人选上,注重政治素质,坚持把政治坚定、办事公道、清正廉洁、乐于奉献、群众拥护的党员选拔到岗位上来。健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四议两公开”和民主议事协商,成立党务、村务、财务监督小组,定期举办民主议事会、民主理事会、民主监督会,设立村务、财务公开栏,及时公示,接收监督,实行阳光村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修订完善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能力,形成了村民自治、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的良好氛围,为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提供全面保障。甘浚镇速展村不断创新乡村治理载体,推进乡村社会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干部群众聚焦聚力“五大振兴”,抢抓文旅产业发展和通道经济建设机遇,开辟致富途径,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乡村迎来蝶变,以拆除老旧房屋,打造占地147亩集美丽果园观光、特色美食、果蔬采摘、民宿休闲为等项目为一体的百果文化特色街区和以寻乡愁回味乡村老味道为特色的“西域宿集”,逐步迈向农村美、农业兴、农民富,在打造乡村振兴甘州样板上取得积极进展。


阵地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新动力。将法治文化作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重要内容,推动各示范村(社区)新建功能完善的法治文化广场、公园、长廊等阵地20多个。全面深化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体检等功能于一身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利用德法讲堂、小院课堂、法治图书角等平台,常态化开展“法治大讲堂”“法律明白人讲座”“送法进村(社区)”“普法讲师团进所(站)”活动,法治供给与群众需求匹配度进一步优化。提档升级村(社区)现有法治文化阵地,重点展示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基本内容,普法阵地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大力发展“互联网+法律服务”,实现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23个基层司法所普法微信群、270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微信群指尖普法,网络矩阵式法律服务效能进一步扩大。强化“信息化+司法行政”网络平台建设,打造线上线下互动服务体系,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靖安乡围绕乡村振兴、人居环境、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利用文化广场宣传栏、手机、微信等平台,宣传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村民学法、用法、知法、守法,提升农民群众法治意识。


传播文化呈现基层治理新魅力。积极创新普法方法手段,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行动。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在充分利用传统有效的普法方式基础上,由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通过举办法律培训班、发放宣传材料、开展法律咨询、“乡村夜话”、庭院会议、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模式,以事说法、以案说法,提高群众的法律素质。充分发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普法矩阵作用,拍摄制作普法微视频、微动漫76部,编印发放甘州区“八五”普法系列宣传册10本30000册、各类法律法规宣传资料5万余份。组织党员干部、律师、普法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法治文化小分队”深入开展“法律八进”活动,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广泛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全面提高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新墩镇组织村社干部成立政策宣讲、乡村社会治理志愿者工作队,走村入户开展宣传,通过答疑解惑,事前预警、事中指导、事后总结的方式,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建强队伍提升基层治理新潜力。全区共确定法律明白人866名,已完成培训、合格并公示455人,确定“学法用法示范户”268户。强化培训举措,采取网络学习、现场教学、实践观摩等线上线下方式,从法律政策知识、法治实践能力、道德品格教育三个方面,对“法律明白人”开展集中培训 (轮训)。精选培训课程。优选58名专家和律师,结合村(居)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网络诈骗防范、劳动用工、村居民自治等法律明白人应知应会法律知识编写教案,为培训工作提供师资支持。落实年度培训计划,将“法律明白人”纳入普法骨干培训主体,分期分批组织法律明白人教育培训23场次,共2万余人次参与培训。活用培训方式,充分结合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实际,灵活采取集中统一培训、线上远程培训、现场教学实训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法律明白人参与法治实践活动、处理法律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全力做好保障,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等普法责任制要求,协调相关部门联合开展“送法进村(社区)”“以案释法基层行”活动30余场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500余人次,参与矛盾纠纷调解200余次。协调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道德讲堂、法治驿站等法律明白人培训实践场所,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


化解矛盾提升基层治理新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积极推行多元化社会矛盾调处体系,加强村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矛盾纠纷化解“四个一”工作机制,主动排查矛盾纠纷,探索“炕头调解”模式,用“拉家常”的形式,讲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在群众身边,为处理矛盾纠纷提供“一竿子”到底的化解服务,实现矛盾纠纷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结果,化解在当地的良好模式。结合“三进三问三查,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法律明白人、普法带头人、人民调解员等志愿群体,深入农户家中,开展法治宣传,与群众面对面,了解社情民意,排查矛盾纠纷,对苗头性和倾向性矛盾纠纷,及时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合法表达诉求,切实有效维护自身权益,把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变成暖心事、放心事,共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509件,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503件,成功率达99.6%。


优化服务凝聚基层治理新合力。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以提升村级综治中心为依托,充分发挥“6+1”(一村一法官、一村一检察官、一村一民警、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调解员、一村一心理辅导员)联村服务群众作用,探索融司法服务、法治服务、政务服务、社会心理服务为一体的乡村治理现代化新模式,不断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在全区244个村、26个社区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配齐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为群众提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咨询服务,承办民事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案件。大力推进法律援助进家门活动,给村民提供法律意见、法律咨询等更多精准化、精细化的法律服务,引导群众知法、守法、懂法的同时,学会用法,让法律服务群众的生活生产。今年以来,共开展法律咨询864人次,法治讲座56场次,代书拟订协议120余份,化解矛盾纠纷24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