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张掖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建设

“无事不打扰,有事服务好”:山丹法院以实际行动助力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

来源:山丹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高睿蔓 发布时间:2025-10-23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法治则是营商环境最坚实的保障。近年来,山丹县人民法院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精准锚定“无事不打扰,有事服务好”的工作原则,主动作为,精准发力,为辖区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司法动能,绘就了一幅司法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

1.jpg

“无事不打扰” 恪守司法边界,营造宽松有序经营环境

审慎采取强制措施:在办理涉企案件时,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严禁超标的查封、扣押、冻结企业财产。对于暂时困难但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优先采取“活封活扣”、置换担保等柔性司法手段,为其恢复生产、重返市场留出空间和时间,避免“办一个案子,垮掉一个企业”。

优化办案节奏与方式:合理安排开庭、调查等诉讼活动的时间,尽量避免在企业生产关键期、重大经营活动期间进行。积极运用电子送达、在线调解、云端庭审等智慧法院建设成果,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有效降低企业诉讼成本和时间成本。

规范涉企检查调研:除依法必要的调查取证外,原则上不主动开展可能干扰企业正常经营的司法检查或调研活动,确需进行的,必须严格审批、规范流程、注重效率,切实杜绝不必要的干扰。

2.jpg

“有事服务好” 延伸司法职能,提供精准高效司法服务

畅通立审执“绿色通道”:对涉企案件设立专门标识,实现快速立案、快速审理、快速执行。深化繁简分流改革,加大小额诉讼程序和简易程序适用力度,缩短案件审理周期,加速资金回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涉企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37天,简易程序适用率达74.63%,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16.9%。

深化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加强与工商联、行业协会、调解组织的协作,健全“法院+社会组织”的多元解纷网络。引导企业优先选择调解、仲裁等非诉方式解决纠纷,降低解纷成本,维护合作关系。特邀调解员队伍中专门吸纳具有商业背景和行业知识的专家,提升调解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强化破产审判保障:充分发挥破产审判的拯救与出清功能。对于陷入困境的企业,积极运用重整、和解程序,助力其涅槃重生;对于“僵尸企业”,则依法快速出清,释放生产要素,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3.jpg

服务促发展 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构建亲清司法服务关系

建立干警包联企业机制:由院领导带头,对辖区重点企业、困难企业、小微企业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联系,变“被动审理”为“主动服务”,常态化开展“法官进企业”、“法治体检”等活动。围绕合同签订、劳动用工、知识产权保护、公司治理等企业经营中的高频法律风险点,提供法律咨询、案例讲解和风险提示,帮助企业增强法治意识和抗风险能力。

搭建多元互动平台:聚焦政治建设、执法办案、非诉解纷、纠纷预防、群众工作、基础建设等重点环节,积极打造“法院+”联动平台,尽可能引导企业通过先行调解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定期举办“企业家开放日”“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等活动,面对面提供法律咨询、诉讼指引等服务,让企业感受到司法服务始终“在身边”。

维护亲清司法关系:明确干警服务企业的边界和纪律要求,严禁包联干警干预企业正常经营、接受企业宴请或财物等行为。建立服务效果跟踪评价机制,通过企业回访、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干警联系企业工作进行监督评估,确保司法服务既“亲”得有力,又“清”得有界,真正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护航员”。

未来,山丹县人民法院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不断深化司法改革创新,以更高水平、更优质量的司法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的最亮“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