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公安机关‘超范围、超数额’扣押行为,我们及时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严控‘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等损害企业权益的行为。”临泽县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李会明介绍,该院今年以来立足检察职能,聚焦涉企案件,构建“全链条、多维度”涉企案件监督治理体系,积极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行动,有效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涉企案件办理提质增效
该院从强制措施监督入手,严把涉案财物处置关。今年,临泽县检察院对涉企案件进行全面梳理,重点核查羁押性强制措施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撤销案件后强制措施解除等情况,未发现违法违规情形。
在涉案财物处置方面,该院加强对查封、扣押、冻结及处置的监督,针对公安机关“超范围、超数额”扣押行为及时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1份,严控“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等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
“避免因财产不当处置影响企业正常经营,这是我们监督的核心目标。”李会明说。立案监督是涉企案件监督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该院充分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作用,重点监督对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犯罪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以及涉企刑事案件中不应当立案而立案、应当撤案而未撤案等情形。今年以来,已对3起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涉企案件依法监督撤案。
数字模型赋能精准监督
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运用,让临泽县检察院的涉企案件监督工作如虎添翼。该院落实“人人都是用模者”的理念,全体检察人员按条线、职责选取“挂案清理监督模型”“刑事涉案财物全流程监督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等6个与涉企案件办理相关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
“通过这些模型,我们发现了案件线索10余条,最终成案2件。”该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徐品艺介绍,数字赋能显著提升了法律监督的精准度和效率。
涉企刑事“挂案”清理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该院与公安机关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调取近三年涉企“挂案”台账,动态跟踪案件进展,重点监督案件长期搁置、久拖不决等问题。这一机制有力推动了案件依法高效办理,避免了案件久拖不决对企业经营造成的负面影响。
“检察处方”助力企业祛病强身
临泽县检察院的涉企案件监督治理体系不仅注重案件本身的办理,更着眼于帮助企业祛病强身。该院建立健全“涉企案件三必查”机制(必查案件成因、必查管理漏洞、必查制度缺陷),通过制发检察建议,为企业量身定制“法治药方”。
在办理的一起合同诈骗案中,某公司被经销商王某以“先履行小额合同后签订大单”的方式骗走价值100余万元的货物。检察机关监督公安机关立案后,王某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
该案的办理让临泽县检察院敏锐捕捉到企业存在的管理漏洞。今年以来,该院针对合同诈骗、逃避追缴欠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涉企案件暴露出的核心风险点,精准开具“检察处方”,向数家涉案企业制发检察建议、法律风险提示函,帮助企业堵塞管理漏洞。
知识产权保护彰显地方特色
该院结合本地实际,将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特色工作,通过创建“检察监督+行政执法”协作模式,推动玉米种业保护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源头防范、联合治理。
“我们组织召开玉米种业保护工作座谈会,签订《关于加强玉米种业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徐品艺介绍,并联合了农业农村局等行政部门,深入田间地头,重点督查无资质企业或个人挂靠生产、无证或租借许可证生产经营等情况。
今年以来,该院已就种业保护制发检察建议5件,督促相关行政机关持续实施耕地质量提升,推动种业生态环境保护良性发展。同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作用,积极落实“一案四查”机制,同步审查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监督线索,有力保护种业知识产权。
法治沃土润泽企业发展
为畅通企业法律服务渠道,临泽县检察院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开辟“涉企来访绿色通道”,对涉企案件实行快速流转、优先办理、重点监督。同时印发《“检护农芯”大调研大走访活动通知》,结合“检联商会”走访活动,累计走访商会及企业31家,帮助企业细致排查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漏洞。
“我们根据你们的提示,加强了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健全了管理制度,有效避免了一些法律风险。”该县一家种业公司法定代表人在检察官回访时表示。
为持续优化涉企案件管理,临泽县检察院在12309检察服务大厅专门设立了涉企案件接待和受理窗口,对涉企案件实行优先受理、优先移送、优先办理的“三优先”原则,建立健全涉企案件工作台账,实现当日录入、当日分流、当日送达。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东升表示:“我们将继续推进‘全链条、多维度’涉企案件监督治理体系建设,让发展‘活水’更活,让营商‘沃土’更沃。我们守护的不仅是企业的合法权益,更是这片热土高质量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