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张掖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7月09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首页 » 长安速递

张掖检察:“张检好枫景”擦亮司法“人民性”

来源:张掖检察 责任编辑:高睿蔓 发布时间:2025-07-09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张掖市检察机关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立足“案结事了人和”目标,构建“张检好枫景”总品牌与六县区特色子品牌协同发展的“一核多元”控告申诉工作体系,通过基础建设升级、检调对接机制、综治平台联动等举措,实现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和实质化解,生动诠释了“枫桥经验”的张掖检察实践。

党建业务深度融合 硬件软件全面升级

甘州区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为引领,坚持人民至上,创建“甘检为民 绘枫和畅”控申工作品牌,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中开展信访矛盾实质性化解工作。一是持续完善“党建+12309”,破解矛盾化解难题。以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一站挂号全科门诊”的检察服务模式,通过设立党员服务区与示范岗,从而构建简单信访由接访人员“立马办”、复杂信访由控申办案组“团队办”、疑难信访由院领导包案“合力办”、特殊信访由全院协调“暖心办”的“四级分类”办案模式,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回应群众期盼。二是强化硬件配给,提升便民服务水平。一方面从“看得见”的标准入手打造有温度的接待窗口,建设“信、访、网、电、视频”五位一体的信访接待平台,同时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值班律师纳入窗口服务,切实满足群众需要。另一方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承“如我在访”“如我在诉”“如我有难”的为民情怀,用心用情用法高质高效办好每一件信访案件,切实做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

办案质效显著提升 风险防控走在前列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临泽县院“临枫安和”控申工作品牌,致力于压实办案责任,加强风险联控,努力让“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一是提高办案质量,严控诉讼增量。通过岗位练兵、庭审观摩、双月讲评等活动载体,不断提升干警办案能力,把牢案件“生命线”。扎实开展涉检信访和矛盾纠纷大排查,加强敏感案件风险评估预警,对已办的刑事、民事等500余件案件进行“回头看”,排查出涉法涉诉矛盾事项1件,目前已化解。二是延伸检察职能,加强多部门联防联控。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强化对立案行为、侦查活动、审判活动等的法律监督,把社会矛盾化解融入检察履职全过程。案件办理过程加强反向审视,深挖监督办案背后折射出的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诉源治理的对策和建议。品牌推广以来,依法制发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1份,各类纠正违法通知书10余份,将信访矛盾控制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探索建立检调对接 多措并举化解矛盾

高台县院检调对接办公室里,信访人大杰说:“今天的调解结果我很满意,接下来我可以放心去打工了”。这是高台县院自“高枫谅解”控申工作品牌成立后,利用检调对接机制成功化解的一起案件。一方面,该院坚持干警访调。充分发挥“四下基层”宝贵经验,结合“三官一师”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检察+网格”工作机制,全院26名干警编入9个镇25个行政村(社区)担任法“法治网格员”,与村、社区网格建立“一对一”对接联系,每月定期走访或联系网格村,对发现的涉法涉诉信访矛盾、司法救助、支持起诉等问题统一汇总后分交各部办理。另一方面,积极推动部门联调。高台县院以与司法局建立的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和检调对接工作室为基础,将刑事和解、民事监督、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涉检信访矛盾调处等引入检调对接机制,以“人民调解员+律师+检察官”的模式构建多方参与的释法说理工作格局,尽量将矛盾风险解决在“四大检察”办案过程中。同时充分发挥好“检察+综治”平台作用,将综治中心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优势延伸到涉法涉诉信访矛盾化解,共同探索基层治理“最优解”。

深化特色检察室 扎实推进司法救助

山丹县院以“丹·阳”品牌为核心,聚焦控告申诉检察工作高质效发展,构建“阳光服务、丹心为民”的控告申诉服务体系,着力深化特色检察官联络室、聚焦特殊群体纾困解难,推动矛盾化解法治化。一是深化“创安”特色检察官联络室。山丹县院主动融入市域社会治理,以“数据共享、工作联动、服务一体”为目标,将关爱服务工作辐射至社区网格。通过在各乡镇司法所及村社广泛悬挂公示牌,公布检察长接访日、“丹·阳”关爱服务专线等内容,梳理乡镇工作中涉及检察工作的事项清单,延伸履职端口,开展普法讲座,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二是纵深推进“司法救助+”多元化救助模式。该院主动对接民政、妇联、残联、农业农村等部门,推动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常态化衔接,开展多元化社会救助。同时紧盯贫困户、军人军属、未成年人、残疾人、困难妇女等重点人群,把救助金真正用到“刀刃上”。2022年以来,向25名救助申请人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52.27万元,其中向20名未成年人发放救助金45.72万元。在开展救助工作中,充分借助检察听证、心理咨询、普法宣传等方式主动开展释法说理,既解“法结”,又解“心结”。

有力发挥“头雁效应” 充分开展公开听证

“好的,今天的听证会到此结束”。随着主持人这句结语的落定,民乐县院“枫和民安”控申工作品牌成立后第一起信访听证案件圆满结束,信访矛盾成功化解。该院充分发挥院领导包案办理首次信访案件的”头雁效应”,坚持应听证、尽听证,推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一是创新建立领导包案“三三制”。制定《民乐县院领导包案办理信访申诉案件实施办法》,明确包案领导、承办人员和办理期限,同时建立“三查三改”工作机制,初查案情改程序瑕疵,深查症结改化解方案,倒查责任改工作作风,院领导通过包案牵头厘清化解思路,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提升疑难案件化解质效。二是丰富参与主体,构建多元听证体系。除人民监督员和听证员外,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村委会代表等贴近群众的各界代表,共同推进矛盾化解。在办理年初的一起控告案件时,邀请多位不同身份的听证员和村委会代表作为旁听人员,就案件焦点争议问题、法律适用等充分释法说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让申诉人以看得见、听得到的方式感受到检察温度。

充分挖掘地域优势 民族特色多元解纷

洁白的奶茶注入绘着“吉祥八宝”图案的茶碗,奶香随着热气氤氲开来......这是肃南县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的真实一幕。肃南县院的“肃检调解 南事不难”控申工作品牌,依托民族特色,充分发挥“专家”“熟人”懂习俗、会调解、接地气的优势,绘就了新时代牧区基层检察院高质量发展的草原和美画卷。一是创建“一碗奶茶”调解工作室,以奶茶解心结。以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一碗奶茶”调解工作室,群众前往大厅上访时,结合当地敬茶习俗,以“敬奶茶表诚意、递文书明事理”化解群众对立情绪,伴随袅袅茶香,检察人员通过对当事人的心理把握、需求调控、情感捕捉,将晦涩难懂的法条化为更“接地气”的言语,让矛盾纠纷解决跑出“加速度”。二是邀请双语调解员,以说理化纠纷。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前往大厅进行上访时,偶有存在语言不通的情况,该院通过邀请通晓民风民俗、熟知政策法规的双语调解员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讲群众听得懂的话,评听得进去的理,让当事人卸下心防,打开“破局”和解的切口,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张检好枫景”不光是一个品牌,更是张掖检察对人民群众的一句承诺。张掖检察机关将继续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持续深耕“张检好枫景”品牌建设,用好“小窗口”展现“大作为”,以高质效检察履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擦亮司法“人民性”的检察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