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就把问题解决了”
兰州公安创新公共交通行业线上+线下治理模式
□ 本报记者 周文馨 赵志锋
□ 本报通讯员 张镭谦
“调解员很专业,讲法讲理,足不出户就把问题解决了,省时省心,真心不错。”不久前,乘客李女士与网约车司机因路线选择产生费用纠纷,依托“线上矛调工作室”,经过专业调解员在线视频依法耐心沟通,仅用1个多小时就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司机主动退还部分费用。
近年来,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创新推出“线上可视化+线下多元化”治理新模式,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入市域交通治理,通过6个“线上矛调工作室”高效运转和212名专业调解员驻点履职,构建起出租车、网约车行业“全时段响应、可视化调解、非接触化解”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切实提升了群众出行安全感和满意度。
数智赋能
近年来,兰州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成立以所队负责人姓名命名的6个“线上矛调工作室”,牵引带动29家出租车运营企业、14家网约车运营企业,构建了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针对夜间警情高发时段,“线上矛调工作室”依托法治化思维和智能化手段,每日在线宣传安全防范处置方法。
“线上矛调工作室”遵循法治原则和程序正义,特别对110派警或上门警情,严格按照接处警规范先期开展在线处置、回溯调查。对发现的突出风险隐患,坚持依法治理、协同联动,同步推送主管部门、运营企业及属地公安、综治中心,确保风险得到及时化解,由此形成涵盖“一键介入、在线调解、当场救助、线下跟进、闭环运行”的“大数据+警调对接”工作机制,显著提升了治理的精准性、协同性和高效性。
目前,6个“线上矛调工作室”已利用“线上可视化”方式依法高效线上调解司乘纠纷265起、整改安防隐患595处、提醒纠正不文明驾驶行为48起,为法治公安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多元共治
除线上调解外,兰州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还通过设立驻派出所调解工作室等方式推进线下多元解纷。2024年4月,兰州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牵头成立全市首个市域公共交通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同步设立4个驻所调解工作室。
兰州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统筹调动行业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驻所人民调解员、企业治安经理、进驻律师等多元社会力量,全面撬动全域安防力量,推动形成了行业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有效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的法治化、专业化水平。
驻所调解工作室坚持依法治理和专业保障,兰州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从行业内全面挑选、聘请、培训212名人民调解员持证上岗、严格依法调解,切实保障调解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合法性。
今年以来,驻所调解工作室已累计自主调解各类涉企、涉运营矛盾纠纷198起,有效发挥了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为维护行业持续稳定、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贡献了法治力量。
协同增效
今年4月,兰州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组织全市公共交通运营企业召开兰州市域出租车、网约车驾驶员安全文明出行专项整治行动推进会,联合城关分局、交警支队依法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专项整治行动中,依托大数据模型精准赋能,动态研判市域公共交通治安形势,充分应用违法处罚、约谈通报、督导整改等治理措施,高压整治违停、不礼让行人、与乘客互殴等高发违法及不文明驾驶行为合计1100余起,有力维护了公共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
同时,劝离重点路段及场所违停出租车、网约车820余台,有效保障了道路通行效率和城市形象。
兰州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还联合市交通委督导运营企业,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规定,对存在两次交通违法等重点问题的出租车、网约车驾驶员组织集中内部安全学习,倒逼企业、驾驶员树牢“公共安全无小事”法治责任意识,筑牢“安全运营我先行”闭环管理理念,推动形成守法经营、热情服务的浓厚行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