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张掖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检察巡礼

临泽检察:深耕检察履职,守护种业“芯片”

来源:临泽县人民检察院 责任编辑:高睿蔓 发布时间:2025-05-20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临泽县人民检察院全面发挥“检护农‘芯’,护航种业安全”工作品牌引领作用,积极融入全市“一屏三地”功能定位和全县“一城五县”建设目标,以“四大检察”融合履职为基础,以法律监督和司法办案为抓手,严厉打击侵权套牌、非法经营行为,切实加大国家玉米制种基地保护力度,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守护好玉米种业“芯片”,助力全县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建设。

摸清行业现状,深耕涉种检察监督

一是着眼大局,因地监督。临泽县作为张掖国家百万亩玉米制种基地核心区,玉米制种产业是全县产业化程度最高、联系农户最广、收入比重最大、效益最为显著的主导产业,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种子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5年全县落实玉米制种面积30.61万亩,目前已全部播种完毕,出苗率达97%以上。近年来,县域内不同程度存在私留倒卖和套购种子等违法乱象,不依法履行合同、拖欠制种款等失信问题时有发生,不仅影响种植农户权益,而且扰乱了市场正常经营秩序。为此,该院深耕刑事犯罪打击、民事支持起诉、行政化解争议、“两公”利益保护等“四大检察”职能,以务实举措实现县域种业产业全链条保护监督。二是走访调研,摸清现状。认真落实激发玉米种业创新发展活力,营造健康有序玉米种业发展环境相关要求,印发《“检护农芯”大调研大走访活动的通知》,组织干警先后走访县农业农村局、各镇等部门及三北、润丰源、中种国际等31家制种企业,详细了解制种产业发展需求、企业生产经营等各方面情况,并围绕春种、夏长、秋收关键节点,紧盯种子生产、收购、销售全流程,对县域内种子产业发展和制种基地面积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调研,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法律服务。三是全面梳理,找准漏洞。通过走访调研,发现某制种企业在某村玉米制种期间,与村委会负责人发生不当资金往来线索1件,该院以此作为监督切入点,查找行业监管漏洞,同时结合玉米制种企业登记备案情况,督促行政主管机关整章建制,加强行业监管和源头监管,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有效保护种业知识产权,防止假劣侵权种子流入市场。   

筑牢监督防线,深入推进品牌建设  

一是加强沟通,建立机制。主动对接农业农村部门,重点围绕销售假冒伪劣种子、无证生产经营、新品种套牌侵权、非法生产转基因生物品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组织制种企业、县工商联召开玉米种业保护工作座谈会,进行深入交流,签订《关于加强玉米种业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检察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协作办案机制,创建“检察监督+行政执法”协作模式,推动玉米种业保护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源头防范、联合治理。二是加强配合,凝聚合力。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专业优势,创新多元化搜集破坏制种行业违法犯罪线索渠道,提升发现违法犯罪案件线索能力。深入田间地头,重点督查无资质企业或个人挂靠生产、无证或租借许可证生产经营、非法种植转基因种子、农业面源污染等情况,对发现的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问题,制发检察建议5件,督促相关行政机关持续实施耕地质量提升,推动种业生态环境保护良性发展。三是加强衔接,协同作战。立足种子产业大保护工作格局和法律监督职能定位,着力营造全面有利的内部发展环境。加大对销售假冒伪劣种子、无证生产经营、破坏种质资源等涉种刑事犯罪和“涉农”职务犯罪打击力度,提起公诉2案2人;畅通涉种案件诉求表达渠道,积极构建种业纠纷民事诉讼多元化监督格局;聚焦种业保护行政争议,充分运用监督纠正、公开听证、释法说理等方式化解行政争议;聚焦涉种公益保护问题,运用磋商、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行业及属地监管,促进种业产业有序发展。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种子保护意识 

一是深入宣传,广泛参与。充分利用检察开放日以及新媒体平台,通过拍摄微视频、撰写典型案例、检察信息等多种形式,及时宣传报道加强种子保护法律监督工作,充分展示检察机关在品牌创建中的成效及开展种子产业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参与感。二是积极引导,加强防范。组织干警深入田间地头、圈舍院落,询问情况、解答疑惑,利用赶集日等时间节点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横幅、放置展示牌,做到了宣传全覆盖,特别是针对存在法律疑问较多的制种大户开展专项宣传,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自觉抵制无证生产等违法行为,提高群众维权意识和安全意识。三是以案释法,扩大影响。采取以案释法、以案释理等方式,为当地企业及群众讲解知识产权、专利权概念和种业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现场解答相关法律问题,促使群众知晓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种子生产经营主体的备案意识,努力为种业振兴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刘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