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甘州区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化解工作,使得社会矛盾纠纷的解决实现了从点线突破到“全面开花”,推动形成了党委领导下的内外联动、上下协同、有序衔接的多元纠纷解决格局,有效扭转了基层综治中心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少、法院案件多的“倒金字塔”分布问题。
完善制度机制 保障诉源治理有效推进
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多元解纷机制推进诉源治理的实施意见》《甘州区诉调对接工作规范(试行)》等文件,对标具体工作任务,与法院、司法、信访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动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和成果共用。严格落实“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运行机制,建立每日1位县级领导脱岗到综治中心调度制度,区矛调中心、区诉前调解中心整合人员力量与区综治中心一体办公,调度乡镇(街道)及行业部门单位以随叫随驻方式入驻综治中心,选聘30名专职调解员常驻综治中心,对矛盾纠纷进行一揽子调处、链条式解决。持续加强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建立24个乡镇街道、274个村社区及21个行业部门人民调解委员会,命名19处个人调解室,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今年1-11月,区法院分流区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已调处7330件,调成5816件,调解成功率79.3%。
强化前端预防 精准防控各类风险隐患
围绕婚恋家庭、邻里关系、劳动就业、征地拆迁、非法集资、物业管理等矛盾纠纷高发领域实行预测预警,编印《平安形势分析通报》《涉诉情况通报》《婚姻家事案件通报》,筑牢预防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组织开展涉稳风险隐患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对重点信访人员及涉及涉众金融、劳动关系等12个领域的矛盾纠纷和涉稳隐患进行“地毯式”清查,动态闭环管理全区涉稳现实矛盾问题54个,通过采取区级领导带案下访、集中会商、蹲点化解等方式已化解41个。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通过入户走访、串门聊天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各类不稳定因素和风险隐患。1-11月,全区共摸排各类矛盾纠纷6544件,调处成功6534件,化解率99.8%,一大批影响社会稳定的信访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有效化解。
统筹资源力量 凝聚多元解纷工作合力
采取“1+N”工作模式,建立以人民调解为主,行政调解、律师调解、行业调解并重的联动调解格局,不断壮大多元调解资源力量。推行“邻里小院”“接诉即办”“民事直说”定期说事,实现“自治”内消矛盾工作法。在274个村(社区)建立“三官一师两员”指导基层调解机制,将延伸司法职能与网格化服务管理相结合,预防和消除不稳定因素。采取线下线上并重方式,积极开展巡回审判、法治教育、法治讲坛、在线培训、“指尖普法”等活动,加强普法教育、防范电信诈骗宣传,预防矛盾发生。畅通“12345”政务服务热线,实行“接诉即办、有诉必应”模式,对群众反映问题第一时间向属地、行业反馈,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正确维护合法权益。
规范“三调”对接 助推诉源治理提质增效
规范诉调、警调、访调对接流转,实现受理、登记、交办、承办、结案各个环节工作衔接。区法院坚持能调不判原则,加快与综治中心诉调对接,对当事人自愿调解且没有在乡镇(街道)一级组织调处的诉前矛盾纠纷,由区法院和区综治中心专人负责采取“分流交办、限时办解、未办结回流”的闭环运转机制,将矛盾纠纷当日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分流至乡镇(街道)调解,调解力量在1个工作日内确认接受派单,并及时组织调解,有效推动了矛盾纠纷调处在基层一线。至目前,基层调解组织调处案件396件。深化“警调对接”机制,坚持信息联通、矛盾联调、风险联控、命案联防,公安派出所向同级综治中心推送矛盾纠纷2967件,联合化解2714件,有效防范了“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完善落实“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制度,统筹调度政法各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方调解力量,“一站式”“一揽子”化解矛盾纠纷类信访事项,通过“访调对接”共化解信访案件205件,真正实现群众有问题有处去、有人管。(宋舒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