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张掖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首页 » 县区动态

【实战之光】民乐县建强“四抓四促”机制让群众只进一家门、办事一条龙

来源:民乐县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高睿蔓 发布时间:2024-08-19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今年以来,民乐县通过整合资源力量,强化指挥调度,建强网格力量,创新矛盾调处机制,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为推动全县平安建设提供坚实基础保障。

抓统合、促实战,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综合体”

坚持“六中心”合一。充分发挥“大综治”统揽的“大矛调”作用,坚持将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县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警调对接中心、公共法律援助中心“六中心合一”,通过聚合职能建立“一体化运作、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将“六中心”打造成集“社情民意收集、信访问题处理、矛盾纠纷调解、治安警情预警、社会面防控”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四方治理共同体。突出“强基础、建机制、优服务、惠民生”重点,构建“包抓领导+社区党组织+共建单位+群众代表”四方联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立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四方协调议事机制,引导搬迁群众参与社区事务。创新治理新模式。积极探索推行“街乡共建、社村共治”治理模式,加强城市社区、工业园区综治(街乡共治)中心实战化运行,健全完善县城和乐民新城网格服务管理工作体系,提高“两城”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水平。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组织“调解员队伍”“网格员先锋团”常态参与基层事务,建立“街乡议事堂”“调解员之家”“网格议事亭”定期说事的政法专业服务平台,联动治理、优势互补、合力攻坚水平进一步提升。

抓机制、促运行,构建基层治理“新样板”

形成共建共治格局。制定印发《民乐县加强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将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列为全县全面深化改革专项工作之一,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解决基层基础、“街乡共建、社村共治”、“三调对接”等方面问题,召开综治中心月例会5次,网格员调度会议16场次,推动形成综治(街乡共治)中心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具体办理、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工作格局。健全日常运行机制。健全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模式,依托“陇情 e 通”“乐享e 通”“码上反映”等线上平台和“街乡共建、社村共治”便民服务窗口等线下事项,多渠道汇聚数据信息,完善日分析、周报告、月研判、季评估综治实战化机制,形成日报告154期、周专报15期、平安民乐动态5期,精准捕捉可能造成重大案件的关联因素和指向性情报线索。提高联动治理水平。以“六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为平台,以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访调)为基础,健全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应急联动、治安联防、服务联抓“六联”工作机制,整合法院、司法局、信访局、住建局等18家单位的调解资源,常态化开展联合接访、联合调处、联合督办,举办调解员培训班4场次,为群众提供了调解、咨询、法援等综合服务169场次,实现矛盾收集、按需调处、诉讼服务全链条机制。

抓网格、促实战,打造基层治理“前哨站”

建强网格体系。统筹考虑各网格区域面积、人口数量、住户商户、搬迁居住情况等因素,以280户为标准设置一个网格,科学划分网格448个(学校、医院等专属网格44个),构建形成了“1+2+4+N”(专职网格体、微网格员、三官一师、党员联系户)的网格力量构成体系,强化“两室一会一堂”(法律服务工作室、三官一师室、网格议事会、街乡议事堂)建设,固定每月第二周星期一网格员能力提升培训日,建立三官一师10日、25日定期下沉服务机制,深入组织实施网格员大练兵大比武和进万家、访民情、化矛盾、优服务等能力提升活动223次,更好发挥基层社会治理“前哨”作用。健全考核制度。制定《民乐县手持终端及网格员管理制度》,加强对镇村(社区)综治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落实责任追究制、纳入年终考核评比等措施。采取“省级专项补助(100元)+村组干部工资统筹+差额部分县财政支付”模式,着力提升网格员待遇保障水平,确保“两城三镇”网格员月工资不低于800元。提高网格运行实效。建起了由网格党支部书记担任群主、覆盖全体居民住户、商户的微信群,纳入“五级微信矩阵”管理。对无智能手机的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由“街乡服务窗口”包联实现全覆盖,让“小网格”成为政府、社会和居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将网格打造成联系群众的“服务站”。

抓创新、促合力,打造纠纷调处“终点站”

全面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完善纠纷受理、分流调解、诉调对接等工作流程,打通诉源治理责任单位联络渠道,统筹调度政法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方调解力量,推进诉调对接工作规范化运行。落实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便捷高效的多元解纷机制。提高警调对接水平。健全完善“警调对接”推送、受理、分流、化解、督办、回访全链条闭环流程,充分运用“民调入所”“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入所”“庭所对接”“司所衔接”等方式,加强安置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努力实现警情类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实质性化解。聚合访调能力。实行乡镇常驻、重点单位轮驻、政法单位派驻、行业调委会随驻、特邀调解员聘驻的“五驻”机制入驻县矛调中心,根据案件的性质和难易程度实行200-500元的个案补贴制度,集中合署办公,依法及时受理、联合调处信访矛盾纠纷。深入推动乡镇司法所与综治中心融合发展,建设社区调解室14个,村级调委会172个,吸纳村级人民调解员172名,将15名专职网格员吸纳入人民调解员队伍,不断提升定分止争能力水平。

综治中心可以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纠纷解决途径,吸附群众水平明显提升。“有纠纷要调解、有诉求要反映,就找综治中心”已经成为了全县人民群众的普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