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甘州区长安镇地处城郊结合部,是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和汉族混合居住区,治安形势复杂多样,该镇充分发挥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实现了辖区连续10余年重大刑事案件及命案的零发案。近期,该镇就通过警调对接联合调处了一起邻里矛盾纠纷,有效遏制了事态恶化发展。
2024年1月25日,张掖市甘州区长安镇辖区居民谢某杰手持一份谅解书和调解协议书来到长安镇综治中心,特意感谢镇综治中心调解员和派出所民警帮助他化解了积怨多年的邻里纠纷。
原来,自2020年以来,家住长安镇某村的谢某杰因楼上住户频繁发出噪音影响其休息,便多次与楼上邻居姚某婷发生争吵,村委会也曾介入调解,但纠纷始终难以有效化解。2023年11月28日22时,谢某杰酒后回到家中,听到楼上再次产生噪音,便一时冲动手持菜刀到姚某婷家中与之理论,被邻居发现后及时劝回。岂料返回后的谢某杰又手持铁锤,将姚某婷家的门锁砸坏,并言语恐吓数分钟后自行离开,后姚某婷便向公安机关报警。
甘州区公安局长安派出所接警后,及时对纠纷情况进行详细调查,考虑到两人为上下楼邻居,而谢某杰违法行为情节轻微,若简单“一拘了之”处置,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双方矛盾,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民转刑”恶性案事件发生,在征得双方同意后,长安派出所便及时对接长安镇综治中心进行联合调解处理。
长安镇综治中心接案后,立即启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成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专班,深入分析纠纷缘由后,制定了情感贴靠、以案说法的矛盾纠纷化解方案。
2023年12月,两人如约来到调解室,在调解人员的引导下开展“面对面”调解。“实在是对不起!我那天确实酒喝多了,行为过于莽撞,希望你‘大人不计小人过’,原谅我一次……”谢某杰诚恳地说道。“你那天不是很凶吗?现在怎么态度转变这么快!我就是要让你为冲动付出代价……”姚某婷说道。调解人员看到双方不依不饶,转而采取“一对一”调解法,分别从情理、法理入手,耐心细致地劝导。“你们都是楼上楼下邻居,要以和为贵,遇事多协商、多沟通,不能意气用事。而姚某婷你作为楼上住户,一举一动也要考虑楼下住户的感受,要学会换位思考……”调解人员对双方分别劝解道。
调解人员继而就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中“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条的规定,对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以及其他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应当本着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依法尽量予以调解处理。特别是对因家庭、邻里、同事之间纠纷引起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双方当事人愿意和解的,如制造噪声、发送信息、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放任动物恐吓他人、侮辱、诽谤、诬告陷害、侵犯隐私、偷开机动车等治安案件,公安机关都可以调解处理……”等规定为双方当事人进行详细解释说明。
后经专班小组人员多次耐心细致化解,两人最终达成一致调解意见:谢某杰承诺对其损毁的物品折价赔偿2000元,并现场支付到位,姚某婷出具谅解书,两人握手言和,至此一起因噪音扰民造成积怨多年的邻里纠纷得以成功化解。
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回访时,双方均表示经过此次事件,都深刻吸取了经验教训,在以后相处过程中一定做到相互谅解、相互包容,辖区群众也对派出所及综治中心的做法纷纷表示赞赏。
甘肃省省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韩鹏举点评道:“当地派出所在处理该案时,没有简单机械地执行法律条款,而是从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考虑,充分发挥警调对接机制,主动对接乡镇综治中心,成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专班,通过情理、法理相结合的调解方式,全方位解读相关法律规定,多角度开展说服教育,从纠纷根源上着手,实质性化解了矛盾纠纷,有效预防了恶性案事件的发生,实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值得肯定和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