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府、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省法院的有力指导下,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突出“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这一年,加强审判监督管理。
规范审委会、专业法官会议及专业化审判团队运行,建立健全类案强制检索和改判、发回重审案件跟踪管理机制,确保类案裁判标准和法律适用统一。全力压缩阅卷、送达、开庭、合议、裁判时限,深化繁简分流改革,基层法院速裁程序、简易程序适用率达90%,进一步缩减办案周期。审结二审案件2040件、再审案件44件,确保二审有效终审、再审依法纠错。清理一年以上未结案件149件,严防“迟到的正义”。坚持放权与监督并重,完善“四类案件”监管机制,落实院庭长“阅核”、案件评查等机制,服判息诉率上升至90.04%,案件质效持续提升。
这一年,深耕人民法庭建设。
17个人民法庭发挥前沿阵地作用,审、执结各类案件15104件,占结案总数的27.1%。积极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坚持每季度向辖区党委政府通报涉诉情况,大力开展巡回审判、就地办案,引入村“两委”“乡贤”调解、特邀调解员审前调解等机制,确保“三农”纠纷便捷高效化解。推动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站”、在线调解终端和互联网法庭“全覆盖”,把诉讼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深化“一庭一品”建设,推动人民法庭向“基础功能+特色亮点”转型,“旅游法庭”“枣乡特色土地法庭”等品牌被媒体广泛报道,“薯草法庭”入选全国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种子法庭”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这一年,打造高水平智慧法院。
深化“智慧审判”,在线庭审2915次,“法答网”、文书智能纠错等系统让审判更加智慧精准。优化“智慧执行”,实现执行查控、冻结批量操作,大幅提升执行效率。强化“智慧管理”,全面实现案件全程在线流转、所有节点可视化监管,审判管理更加智能精细。细化“智慧诉服”,实现诉讼服务事项全程“网上办、掌上办、码上办”。全市法院诉讼服务质效考核指标始终保持全省前列,山丹县法院连续2个月排名位居全国法院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