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张掖制种玉米农作物正处在苗期“夏管”阶段,8月2日,张掖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史莉带队,深入玉米制种基地和制种企业,“把脉”田间一线,问需种子企业,开展调研走访活动。农业农村部督导组成员、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张德贵受邀参加调研,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梁顺海陪同调研。
史莉一行先后实地走访了沙井镇五个墩村种业小镇、明永镇孙家闸村玉米制种基地、张掖国家玉米种子产业园、张掖市中地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向相关负责人详细了解玉米制种生产经营、技术推广、项目规划以及制种基地建设等情况。实地走访后,调研组与市区两级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部分种子企业代表召开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汇报了全市玉米制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市检察院第二、第四检察部负责人介绍了检察机关开展种子产业保护法律监督工作情况,企业负责人就加强涉种领域监管、增强制种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农户法治意识、健全制种行业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史莉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张掖种业肩负重大责任。张掖是全国三大种子生产基地之一,杂交玉米供种量占全国大田玉米总量的近50%,张掖种业发展关乎全国粮食安全发展大局。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为张掖种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张掖市委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国之大者”,对张掖种业振兴做出了多项重要决策部署,我市种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要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使命,保持冲劲、鼓足干劲,找准发展定位、优化发展布局,做到种子产业发展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为民族种业振兴主动作为、奋力拼搏。
史莉强调,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强化种子产业司法保护。近年来,张掖制种产业存在无证生产、侵权生产、私留倒卖等问题,涉种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屡屡侵害正规种子企业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全市检察机关要紧紧围绕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制种基地种子安全,立足打击、预防、监督、保护检察职能,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办案质效,通过卓有成效的检察履职,进一步优化张掖种业市场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机关是促进张掖种业市场良性发展的守护者,检察机关的主动作为,提振了张掖制种企业守法合规经营的信心。”参加座谈的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要以此次调研座谈会为契机,充分发挥“张掖种子”品牌效应和地域优势,坚持走好现代特色农业发展道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张掖实现农业发展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局面。
今年以来,市检察院深入贯彻《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新时代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意见》,在市委和上级检察机关大力支持下,立足“四大检察”职能,转变执法理念,多次召开党组专题会议研究全市种子产业保护检察监督工作,在全市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为期两年的加强种子产业保护法律监督专项行动,与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乡村振兴局会签《关于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促进种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聚焦涉种知识产权保护不足、调查取证难、侵权打击力度不够等痛点难点,加强调查研究、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源头治理,助力打造张掖特色高效农业经济带和现代农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