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张掖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9月18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视窗

500余万执行款到位!西郊“种子法庭”为300家农户追回玉米钱

来源:甘州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高睿蔓 发布时间:2025-09-18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1.jpg

那天,东湖村格外热闹。“乡亲们,咱们的玉米钱有着落了!”当村干部把这一消息传到村里,300多户农户悬了许久的心终于放下了。没多久,该村村民孔某某就捧着一面锦旗送到了甘州区人民法院西郊法庭,上面“秉公执法写正义,高效执行解民忧”12个字,既是他个人的心里话,更藏着300多户农户的满心感激 。

合同违约,百家农户陷困境

2024年3月,孔某某与某牧业公司签订《2024年全株青贮玉米种植及收购合同》,约定为其种植青贮玉米5000亩,用于被告牛场养殖使用。

合同签订后,孔某某即组织东湖村的300余户农户为牧业公司种植玉米。然而,到2024年9月,青贮玉米已达到青贮条件,牧业公司却因资金紧张、经营困难,无法按约收购这些玉米。

经双方协商,确定青贮玉米由原告使用被告的青贮窖自行进行收储,但牧业公司始终拒付款项。因孔某某无力向农户们支付玉米款,遂于2024年11月将牧业公司诉至甘州区法院,要求对方支付青贮玉米款及承担损失合计870余万元。

案情棘手,法庭全力破僵局

案件受理后,西郊法庭“种子法庭”的法官深知案件能否妥善处理事关300余户农户的切身利益,遂立即投入案件处理。

期间,承办法官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从法律规定、情理角度等多方面分析利弊,进行劝导,努力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然而,调解过程并不顺利,双方在收购价格这一关键问题上僵持不下。

面对这一困境,承办法官遂组织案件当事人共同选定鉴定机构,后委托该机构对该批玉米进行价格评估。评估意见作出双方仍旧争执不下。法院即结合双方的诉辩意见及审理查明的事实,及时作出判决,判令由牧业公司支付孔某某青贮玉米款以及各项损失500余万元。

执行遇阻,众人心焦紧锁眉

判决生效后,因牧业公司未按期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孔某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官,我们的玉米款还能要回来吗?”东湖村的部分农户围着执行法官焦急询问。他们听说牧业公司负债较多、经营困难。眼看一年起早贪黑的种植收入就要打了水漂,农户们心急如焚。

农户的急难愁盼,就是司法执行的“冲锋号”。西郊法庭“种子法庭”执行法官在梳理案情时发现,若一味敦促等待,该公司可能转移财产,农户们的损失将无法挽回。

星夜兼程,千里扣划兑权益

“必须抢时间”,报请审批后,执行小组当即决定连夜奔赴外地,对案涉账户进行紧急扣划。

夜色如墨,执行人员带着案卷资料,星夜兼程,一路疾驰,跳过休息环节直奔目的地,抵达时天还未亮。他们顾不上休整,立刻对接当地金融机构,反复沟通账户信息、确认扣划流程,生怕多耽误一分钟就生变数。

从出具文书到操作完成,全程高效衔接,没有丝毫拖沓。最终,这笔500余万元的案涉款项仅在案件受理后半月内就被一次性执行到位!

这笔钱,是供孩子读书、给老人看病的“底气”,是来年春耕备种的“本钱”,更是农户们种在地里的“希望”。法院工作人员用“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为群众解忧”的行动力,把司法公正落到了实处,也把安心和希望,稳稳递到了300余农户手中。

锦旗在墙上静静挂着,新的案卷又已堆满桌头。对于西郊法庭“种子法庭”的法官们来说,这份赞誉既是肯定,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民情,用专业守护公正,让“小法庭”发挥“大效能”,全力助推“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