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金融纠纷持续增长,批量化、类型化纠纷增多的背景下,甘州区法院始终坚持把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行“三化”工作机制(专业化审判机制、多元化调解机制、协同化防范机制),打造出一套具有甘州特色的金融纠纷化解体系,为维护辖区金融安全、护航经济社会和谐稳定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创新“快立快审+繁简分流”的专业化审判机制,推动案件提质增效
一是做实快立快审。在立案庭开辟金融诉讼“绿色通道”,对金融案件及时审查、即时立案、快速审结。强化权利义务告知意识,落实诉讼立案环节保全风险提示,同步实施财产保全机制,按照快速、及时、简便的原则,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保全、制裁、移送执行措施,避免给债权人造成经济损失,涉金融案件财产保全率保持在17.81%以上。推行金融纠纷“支付令”快速化解模式,共发出支付令74个,生效履行率达56.76%以上,金融纠纷解决效率显著提高。二是做细繁简分流。实行“三次分流七个支持”工作机制,组建速裁团队对标的额在50万元以下且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案件,优先适用速裁程序,依法快审快结。组建金融债权审判团队对其他金融纠纷进行集中送达、审理、开庭、宣判,确保裁判尺度与法律适用相统一,实现金融案件审理集约化、专业化。三是做深创新示范。金融债权审判团队注重对金融案件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为全院同类案件高效审结提供经验参考。此外,通过规范金融案件办理流程节点、推行要素式审理、设计金融案件判决书参考样式、金融案件示范判决等措施,有效缩短审理周期,提高审理效率。2022年至2024年7月,金融债权审判团队共受理金融案件4574件,结案3995件,年均结案率达97.2%,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从65.64天下降至47.18天,发改率、上诉率等指标持续向好,审判质效稳步提升。
建立“诉前调解+审前调解”的多元化调解机制,稳控金融案件增量
一是积极推行诉前调解。深挖非诉程序效能,主动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行业协会、市区金融办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充分发挥行业调解组织优势,设立“张掖市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服务中心”,梳理制定金融借款、信用卡、投资理财等各类纠纷调解协议模板,建立一日内“诉前调解+线上司法确认”工作模式。对属本院受理的金融案件,均分流至金融调解组织先行调解,调解成功且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的案件,均在1日内“线上”出具司法确认书,实现金融纠纷便捷高效低成本化解,推进金融纠纷诉源治理。重视督促履行工作,将调解延伸至执行前,通过督促履行保障调解成效,真正实现案结事了。2022年1月至2024年7月,金融案件诉前调解成功2813件,占同期新收金融案件的38.08%,年均调解率保持在47.8%以上,调解后司法确认率100%。二是主动做好审前调解。探索试行承办法官审查立案机制,立案庭将诉前调解未果退回的案件直接移送金融债权审判团队,承办法官在7日内进行审查,立案后再给予承办法官15日的审前调解期限。承办法官在审查期内完成阅卷、送达、拟定化解方案、指导填写要素审判表、委托鉴定评估等前期准备工作,立案后迅速开展审前调解,调解不成的第一时间开庭审理,极大提高审判质效。该机制试行一个月,金融案件调撤率提高1.36%,平均结案时间缩短3.28天。
构建“法银共建+司法释疑”的协同化防范机制,优法治营商环境
一是加强沟通协作。定期组织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金融纠纷诉源治理联席会和调解员庭审观摩等活动,广泛征求金融机构对立案、保全、送达、审理等环节的意见建议,反馈金融审判中发现的困难、问题,分析、研判潜在的金融风险,共同推进金融纠纷诉源治理。以“三抓三促”“万名干警联万企”等活动为契机,主动联系走访各金融机构,为辖区金融企业提供精准化贴身服务,打通金融司法协同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延伸司法职能。不断加强和完善司法建议工作,针对案件审理中暴露出的贷款审查不严,风控措施不到位等风险隐患,及时制发司法建·议,变“化解矛盾”为“预防纠纷”,推动司法职能从“审判端”向“治理端”延伸,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2022年至今,共向金融机构发出司法建议7份,建议答复率100%。定期深入企业、乡镇街道开展巡回审判、普法宣传、法治讲座和调解员培训,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秉持“办理一个案件,救活一个企业”理念,不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办案时实地走访涉案企业,了解经营状况,评估发展潜力,倾力修复借贷双方信任关系。2022年以来,共指导银行和企业双方达成调解协议53件,实现了债权兑现、企业重生、就业稳定的“三赢”局面,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下一步,甘州区法院将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持续提升金融审判专业化水平,不断深化金融审判诉源治理成效,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护航甘州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