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张掖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张掖市强化“三调对接” 夯实主动创稳底板

来源:张掖政法 责任编辑:高睿蔓 发布时间:2024-08-22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基层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矛盾风险的“源头”,也是解决问题、消除隐患的茬口,是主动创稳的底板。近年来,张掖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进“三调对接”,多措并举把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预警在初始、化解在前端、吸附在基层,主动创稳底板更加坚实。今年1-7月,全市诉调对接分流率54%,调解成功率54%;警调对接调解成功率71%;推动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34%、7.1%,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4.36%,赴省越级集体访同比下降50%,矛盾纠纷“倒金字塔”分布问题明显扭转。

群众诉说诉源治理新“枫”情

近年来随着大量纠纷涌入法院,人案矛盾日益严重。张掖市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切实解决了矛盾纠纷“倒金字塔”问题。下面的一个案例就是张掖市推进诉调对接工作的一个缩影。

“太感谢了,没有你们,我哥哥的交通事故赔偿款不可能这么快拿到手,政府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原告当事人家属对在场的调解员竖起大拇指。2023年10月3日,被告当事人刘某某酒后驾车与原告当事人刘某某发生交通事故,原告刘某某受伤后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在了解到原告刘某某家属不想走诉讼途径,只想尽快解决纠纷后,高台县黑泉镇综治中心受理了此纠纷,并联合镇司法所、宣化法庭对其纠纷进行了调解。最后,双方当事人家属同意了调解建议,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近年来,张掖市健全完善多元解纷机制,推进诉调对接体制机制建设,探索形成了非诉挺前、应调尽调、诉讼托底的诉调对接模式。为了解决好矛盾纠纷“谁来管”“谁来接”“如何调”“治理难”的问题,严格执行一个地点办公、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网络联动、一个口径答复、一个流程办结、一个责任落实的“六个一”工作机制,推动形成了以综治中心为支撑、各部门齐抓共管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实现了矛盾纠纷全流程管控、全链条对接、一揽子化解。同时,甘州区探索运用“三入一平”工作法【心理疏导入心、伦理感化入情、普法教育入理、协商平衡利益】,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高台县持续完善“分调裁审”工作机制,实现了“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工作目标。肃南县明花乡积极探索以“井”为单位的“井井”有调工作法,实现了知井情、知户情、知民情的工作目标。

“警调对接”描绘新“枫”警

“‘警调对接’就是将人民调解矛盾纠纷的‘柔’与治安调解的‘刚’有效衔接,充分发挥‘警’的优势、‘调’的作用,实现派出所、司法所和人民调解组织在调解民间纠纷上的优势互补,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甘州区综治中心副主任宋舒捷如是说。

张掖市全域推行警调对接,建立健全“综治中心+公安110(派出所)+N”工作融合机制,公安局、各公安派出所和各级综治中心建立“第一时间互通”的信息联享机制,确定专人对当日接处警、执法办案、入户走访中的矛盾纠纷信息进行梳理汇总、研判分析,并以“电话告知+警调对接移交单”的方式全量推送各级综治中心,由综治中心组织相关力量进行调解,一大批非警情类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同时,创新形成了高台县“1+3+N”联动工作模式、山丹县“民警+综治人员+网格员+群众”的多元调解体系、民乐县“一核四联五单”警调对接工作法,有力推动了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治安警情长效管控。

访调对接展现新“枫”貌

访调对接是社会治理创新,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的一种有效途径。张掖市以“枫桥经验”为指引,将人民调解与信访化解深度融合,逐步形成队伍联建、信息联通、工作联动、矛盾联调、问题联治、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全市信访形势持续好转。下面的医患纠纷案例就是通过落实“访调对接”机制得到圆满化解。

2023年11月13日,郭某父亲因病入住山丹县某医院住院治疗,后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全身皮肤黏膜重度紫绀,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后医院与死者亲属双方因赔偿数额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郭某到山丹县信访局上访,信访局工作人员了解事情原委并征得信访人同意后,及时与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对接,将案件移送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指派专职人民调解员组织调解,并全面落实“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涉事卫生健康部门及医院全程参与调处化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通过山丹县人民法院进行了司法确认。

张掖市健全“访调对接”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完善一窗受理、快速处置、分类流转等工作流程,对线下排查、“12345”线上反映、信访接待受理和各级信访部门交办(转办)的问题矛盾,综治中心运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和矛盾纠纷“四级七天”调解法解决群众诉求,达成调解协议。同时,综治中心与法院、司法局建立了司法确认、赋强公证对接反馈机制,确保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有效提升了调解结果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