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泽县将基层邪教治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责任担当,坚持自治、法治、德治共同发力,毫不松懈地抓好反邪教各项工作,真正实现从源头防范邪教,有效推进基层邪教治理,为防范邪教筑起一道铜墙铁壁!
党建为先,建造防邪拒邪“大环境”。发挥党建核心作用。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反邪教”工作模式,织密基层党组织网络,逐步完善“镇—村(社区)—网格”三级组织架构,把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每个末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防范邪教渗透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强基层反邪教组织网络建设,建造防邪拒邪“大环境”。健全党组织反邪教机构。各级党(组)委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严格落实反邪教工作责任制,落实反邪教工作措施,彻底解决反邪教工作“最后一公里”,减少邪教滋生的土壤,挤压邪教生存的空间,防控邪教滋扰破坏活动,夯实反邪教基层基础,实现把邪教问题管住管好。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在反邪教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引导广大共产党员识别邪教本质、认清邪教危害,自觉抵制邪教、远离邪教侵蚀。
自治为本,筑牢防范邪教“防火墙”。创新打造品牌。探索创新打造平安志愿者队伍品牌,大力培育一批“民主说事会”“邻里小院”“大兵讲法”等特色品牌,特别是从政治业务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的退休教师、退伍军人等乡贤中发掘力量,将反邪教宣传、关注重点人员动向、转化攻坚等功能融入其中,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基层反邪教工作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天然优势。推行“网格化+反邪教”模式。正确把握邻里的生活交往特征,推行“网格化+反邪教”工作模式,因地制宜的将防范邪教融入基层自治工作中,发挥人人都是防邪宣传员的作用,为防范邪教筑牢“防火墙”。发扬人文关怀。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以人文关怀构建平安乡镇、和谐社区,注重帮扶结合,发挥反邪教志愿者作用,通过日常走访、随时关注、时时留心,主动为易感人群提供帮助,提高其认同感和归属感,将邪教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法治为纲,增强抵御邪教“免疫力”。重视法治教化作用。充分利用普法宣传,通过开展法治宣传进村(社区),举办以反邪教为主题的讲故事、演节目等活动,邀请“三官一师”进村入户,开展咨询热线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等方式,构建便捷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升群众法治观念,增强其抵御邪教的“免疫力”。重视治安防控体系的作用。通过构建统一、严密的治安防控网络整合资源、兼顾各方、互通共享、有效覆盖,最大限度发挥治安防控体系的反邪教作用和功效。同时,建立镇——村社——网格三级信息网络报告制度,充分发挥信息员和楼栋长作用,使邪教组织无发展空间可循。
德治为魂,注入识邪拒邪“精神内核”。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化功能和浸润作用,破除封建迷信,树立社会新风尚,通过心理疏导、社会保障、文体活动等“正能量”的发挥,进一步提升群众反邪教的能力和意识,为其注入一剂识邪防邪拒邪的“强心剂”。丰富业余生活。结合送文化、科技进村等活动,将反邪教知识融入其中,开展文艺晚会、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借助“暖心驿站”等平台,学习书法、摄影、养生等知识,提升生活质量,引领群众防范邪教,寓教于乐。强化警示教育。将反邪教工作与普法工作、文化教育、综合治理等工作相结合,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典型事例进行教育宣传,组织志愿者向群众发放反邪教知识宣传品,定期开展警示教育,强化反邪教意识,不给邪教组织滋生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