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州区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拓宽诉源治理新路径,积极探索法治乡村建设新方法,逐渐形成了以基层人民法庭为主阵地的诉源治理新模式,闯出了法治乡村建设的“甘州经验”,以能动司法为全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了强劲动力。
立足依法治理,把好法治乡村建设“方向盘”。紧紧依靠党委政府领导,坚持完善“自治、德治、法治、智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体系,印发《甘州区法院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加强与司法、民政、综治等部门对接,压实相关部门(单位)主体责任,实现统筹兼顾、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将法治乡村建设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院党组每季度专题研究此项工作,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路径举措,补齐短板弱项,确保工作落实有力、质效靠前、特色鲜明。坚持以法律作为规范法治乡村建设的准绳,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等精神,全面加强法庭各项工作,为法治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上半年,各基层法庭审结各类纠纷2055件,结案率83.9%,其中调解撤诉1137件,调撤率70.8%;执结案件1422件,执行到位标的7494.34万元。
优化法律服务,筑就法治乡村建设“压舱石”。加快法庭“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完善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机制,在全省率先实现法庭“诉讼服务站”全覆盖,变“最后一公里”为“服务零距离”。创新法庭“分调裁审执”全链条运行机制,向法庭派驻执行小组和特邀调解员,将法庭打造成为多元解纷乡村“前哨阵地”。法庭主动参与、提前介入乡镇党委政府、村委会重大决策、村规明约制定、合同签订、土地流转承包等事项,指导做好执行风险防范化解,为法治乡村建设和村民自治提供“法律支撑”。每月向辖区党委政府报送《涉诉信访通报》,向诉讼高发乡镇发出司法建议,以“司法大数据”为法治乡村建设提供科学参考,该做法被市中院党组在全市基层法院推广运用。每月将万人成讼率、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率等指标汇总上报区委政法委进行通报排名,配合信访部门开展“无讼”“无访”村创建,将防线前移,让纠纷止于未发。结合“三抓三促”、主动创稳、万名干警联万企等活动,落实三官一师两员进网格、“1+4+6”等工作机制,实现“一村一法官”全覆盖,通过“人民法庭+村民委员会”“法官+人民调解员”“法官工作室+乡村干部”等形式,加强乡村自治法律业务指导,引导严格依法规范乡村组织行为。
创新普法模式,激活法治乡村建设“内生力”。发挥司法审判的道德引导、行为规范作用,推行“民事直说”工作法,通过巡回审判、庭审观摩、法制课堂等方式开展法律知识和法治实践培训,在田间地头、农家庭院,用现身说法的方式,让老百姓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法律知识。法庭联系村两委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乡贤、“五老”等“法律明白人”,建立起包含法律文书送达、纠纷调解、查人找物、失信曝光、法治宣教等内容的镇、村、社三级协作网格,共同开展法律服务、送法下乡、送法进工地、普法赶集等法治宣传活动18场次,累计受教育群众达1.5万余人,有力推动乡村诚信体系建设。利用法院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普法短片、案例112个,开通抖音直播间,法官直播普法,在抖音平台发布的“锁阳不是你想挖,想挖就能挖”视频,观看量人数超64万,纠正模糊认识,社会反响强烈。依托“一村一法官”“一企一法官”机制,建立覆盖乡村的“掌上法官服务站”微信群180多个,发布典型案例、法治知识90余条,解答群众咨询170余次,实现一对多即时“掌上”普法。发挥法庭职能,联合少年法庭、家事法庭,开展“法护花蕾”行动,落实“法治副校长”职责,以防溺亡、防霸凌、防性侵等为主题制作宣传展板,到各中小学、村社、社区开展法治讲座、模拟法庭、自护教育巡展等活动8场次。推行“一季一主题法庭开放日”活动,邀请乡镇中小学生、“两代表一委员”、干部群众走进法庭“沉浸式”接受法治教育,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风尚。
下一步,区法院将进一步优化乡村法律服务资源配置、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聚力打造集纠纷化解、司法服务、法治宣传等于一体的立体化、全天候和全地域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努力为全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和司法服务,用法治“妙笔”绘就甘州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