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法院案件数量激增,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多元解纷机制作用日益重要。张掖市民乐县法院结合审判工作实际,积极参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持续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多元解纷、诉源治理工作,有效扭转了诉讼案件逐年攀升的趋势。2023年1至5月,民乐县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3686件,审执结2522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9.69%,收案数同比下降12%。
加强一站式建设,延伸服务职能,提升工作实效
民乐县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对外服务群众、对内服务审判的理念,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将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建设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作为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举措,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重塑诉讼服务格局,释放多元解纷活力,促进审判执行工作健康持续发展。诉讼服务中心建成诉讼引导、信访接待、自助服务等七大功能区,公开为民办实事十项举措,全方位为群众提供快捷、高效的诉讼服务。加强诉讼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了网上立案、查询、送达、收退费、调解、开庭等服务一体化。今年以来,网上立案827件,跨域立案35件,音视频调解案件480件,远程视频开庭70件,电子送达2617 件。在新天、六坝两个基层人民法庭设立“诉讼服务站”,打造贴近群众、司法便民的“袖珍版”诉讼服务中心,开展农民权益维护、乡村文明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矛盾源头预防、基层法治宣传等工作,乡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申请立案、缴费、法律咨询等全方位诉讼服务。今年以来,两个基层法庭受理案件606件,审执结案件431件,提供诉讼服务120余人次。
一村一法官,密切联系群众,助力乡村振兴
“一村一法官,送法进乡村”工作机制是民乐县法院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强诉源治理推出的一项具体举措,通过在10个镇2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设立“法官工作站”,以“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增强基层自我解决问题能力”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法官专业优势,培育基层干部群众调解力量,提高其调解能力,构建大调解体系。全面掌握民情民意,全力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工作。细致排查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涉及土地流转、房屋拆迁、民间借贷等方面的矛盾纠纷,扎实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将司法服务延伸至乡村基层,努力打通“最后一公里”,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司法服务”。
一企一法官,助企纾困解难,优化营商环境
开展“万名干警联万企”活动,建立“一企一法官,送法进企业”工作机制,选派法官结对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定期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并听取企业意见建议,“一对一”梳理法律风险点,解答法律问题等,帮助企业解决看得见的问题、防范看不见的风险。重点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知识产权保护、劳动用工、环境保护、合同订立和履行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合理化司法建议,提高企业防范和应对法律风险能力。建立“一企一档案”“一案一研判”企业涉诉档案,开通涉企诉讼服务“一站式”绿色通道,积极引导企业诉前调解,减少涉诉纠纷,推动涉企案件快审快结,切实保障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同时,开展涉企案件评查“回头看”,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不断提升涉企案件办理质效。定期对企业进行回访,通报服务企业典型案例,建立“问题—解决—反馈”的闭环服务企业机制,巩固拓展服务成效。今年以来,干警联系企业54家,走访、对接、调研56次,开展法治体检54次。
三官一师进网格,创新解纷举措,加强基层治理
民乐县法院全面落实“三抓三促”行动各项安排部署,将“三官一师”进网格活动作为推进主动创稳工作的重要抓手,践行“司法为民”服务理念,创新网格治理举措,充分发挥员额法官在网格化社会治理中的职能作用和专业优势,每月15日、25日利用2天时间联合检察官、警官、律师下沉基层一线,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详细了解掌握网格存在的主要矛盾纠纷,实现点对点、面对面零距离的司法服务,以“小网格”拉动“大治理”,“小切口”保障“大民生”,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落到实处,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努力打造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铸造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将高效便民的法治服务直接输送到群众所需、所急、所盼之处。今年以来,在“三官一师”进网格活动中,与西上坝村、文昌社区、顾寨村等镇村网格员共同化解纠纷20余件,开展普法宣传讲座16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