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掖市检察机关主动发挥全流程、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监督优势,坚持依法惩治和精准帮教相结合,以能动履职促进“六大保护”,实现了对未成年人全面综合有效的司法保护职责。
始终坚持办案价值最大化的“落点”
统筹运用“捕诉监防教”五位一体工作模式,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把各项案内因素转化为帮教关爱的案外优势,着力在提前介入中启动社会调查、诉讼过程中充分保障权益、不诉考察中贯穿帮助教育、释法说理时落实家庭教育、预防再犯时开展训诫教育、成长过程中跟踪帮教等多种手段,实现了对罪错未成年人的保护、教育和管束,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近三年来,对未成年人犯罪不批准逮捕32人,不起诉47人,附条件不起诉55人。不捕率、不诉率分别为49.23%和52.22%,均高于普通刑事犯罪。委托社会组织开展社会调查、帮助教育160人次,12名未成年人考入大学或职业学院学习。
精心治愈家庭教育的“痛点”
大力宣传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个案指导为切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和方法,提升家庭教育指导的质量和效果。一是多角度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引导监护人树立科学教育观念。先后发出督促监护令21份,其中向被害人的监护人发出3份。甘州区院办理的一起强奸案中,未成年被害人身体和心理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检察机关立即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其开展专业心理评估及疏导,提供司法救助金2.2万元,联合妇联共同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使被害人的生活环境得到保障。二是认真落实“一案一评估”要求,把家庭教育做优做实。通过备案审查、案件评查、社会调查把家庭教育评估落实到每一个案件中,为案件办理提供参考。临泽县检察院推出《家庭教育状况评估调查问卷》,设计4大类32个问题,对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形成了成熟的经验做法。三是建立联络机制。市检察院与市妇联印发了《关于建立和健全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合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未成年人被侵害线索排查反馈机制和“检家”联动机制,委托或会同妇联组织对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督促其切实履行监管保护职责,防范监护侵害案件的发生。
持之以恒打造学校保护的“亮点”
持续监督落实最高检“一号检察建议”,不断完善防范机制,推动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校园教职员工入职查询制度,共计查询1.8万人次。深入宣传贯彻《反有组织犯罪法》,推动完善校园防欺凌、防性侵、防诈骗预警机制。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全市40名检察长和员额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通过法治讲座、法治视频帮助未成年人学法懂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助力化解社会保护的“焦点”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背后,往往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因素,通过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促进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是司法保护应有之义。一是围绕多发案件开展社会治理。在办理多起强奸犯罪案件中,发现涉案旅馆均存在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权利的隐患。甘州区院向公安机关发出《检察建议书》,要求开展专项检查,督促旅馆从业人员落实“五必查”,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侵害的要落实强制报告制度。山丹县院制定了《公职人员不履行强制报告制度约谈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二是围绕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不规范开展社会治理。去年5月,全市检察机关专访校园周边100余家商户,发现部分学校周边200米内存在烟草制品经营者、部分烟草经营者未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标识、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等三类违法行为后,依法向负有监管职责的市场监督管理局、烟草专卖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相关部门对涉案违法经营者进行查处,邀请检察机关监督执法,有效整治了校园周边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
有效推进政府保护的“弱点”
行政机关是保护未成年人的主要力量,检察机关通过发出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落实保护职能,补强了工作短板。一是督促落实未成年人“出行安全”。肃南县院在办理一起未成年人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案件中,发现某乡镇存在未成年人驾驶电动三轮车等交通违法现象,具有较大交通安全隐患,遂向县公安局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整治,从源头消除未成年人违规驾驶机动车的风险隐患。二是督促落实国家监护职责。针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及时介入调查,通过发出检察建议、支持起诉等方式,为其变更监护权,或由国家担负监护责任。民乐县院支持起诉2件监护缺失案件,为未成年人提供监护条件。三是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助力乡村振兴。对于因案返贫、因案致贫的未成年人,及时启动司法救助,为其提供就学就业和经济救助,去年以来,共向6名未成年人发放司法救助金23万余元,有效帮助未成年人脱离贫困,走向新生。
依法整治网络保护的“盲点”
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受到不良信息侵蚀甚至遭受侵害等涉及未成年人公共利益的普遍性问题,通过检察建议、支持起诉、情况通报等多种形式推动网络平台、社会、政府等多方协同、齐抓共管,促进相关问题解决。甘州区院和肃南县院办理的2起支持起诉确认未成年人网络高额打赏行为无效案,在帮助追回网络充值款的同时,督促涉案企业制定完善用户实名认证、从业人员准入标准和行为规范等技术标准,推动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被选入全省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