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张掖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建设

张掖优化升级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护航

来源:张掖政法 责任编辑:高睿蔓 发布时间:2022-07-07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张掖市政法系统深入学习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真对照《张掖市政法系统服务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24项措施,全面梳理服务事项,逐一销号对账,全程紧盯落实,着力打造政法系统法治化、便利化、信息化、可预期营商环境升级版。


涉企案件审判质效有力提升

1.png

全面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拓展涉诉民营企业网上立案、跨域(境)立案、电子送达、远程开庭、网上调解等智能化服务,实现企业“少跑路”。全市两级法院受理涉企案件7340件,结案4730件,结案率64.44%。大力推行“三分流”解纷机制,发挥金融等专业调解组织作用,通过人民调解、审前调解、专业审判快速高效化解涉企纠纷。协同市政府设立张掖市银行业及保险业协会金融纠纷调解委员会,推动涉金融纠纷快速、简便、低成本化解。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积极运用重整、和解等程序,帮助企业重获新生。全市两级法院受理涉企执行案件1728件,执结739件,执行到位标的1.09亿元。深入百余家企业实地走访调研,详细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改革发展、涉法涉诉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解决法律问题200多个,促进企业发展焕发活力,助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企业经营合法权益有效保障

2.png

检察机关进一步加强侦查监督,保证企业在报案后立即接受并初查,有效杜绝了“拖案”、“选择性办案”等不作为行为。受理民营企业经济犯罪案件,及时主动向受害企业和受害当事人通报案件侦办进展。到涉案民营企业办案,尽量以非公开方式,不使用警车、警灯、警报器,慎着警服。办案过程中,坚决防止随意扩大调查范围、损害企业信誉、泄露商业秘密等行为。总结推广“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告诫制”,对于一些过失犯罪、初犯偶犯、社会危害不大的轻微违法行为,根据主观态度、情节、社会效果依法酌情处置,避免了因轻微行政处罚影响企业征信。积极引导企业建章立制,通过司法大数据密切关注涉诉民营企业纠纷特点,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风险、漏洞以及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的风险隐患,及时有针对性地发出司法建议,当好“法律参谋”。


生产经营环境更加安全稳定

3.png

坚持把治理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作为推进平安张掖、法治张掖的重要任务,结合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有力打击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持续推进“护航警官”制度,建立企业内部安全随访制,辖区公安机关对企业内部安全开展“体检式”安全检查,帮助企业发现整改安全隐患、完善安全保卫制度,提升企业内部安全保卫能力。严厉打击治理恶意中伤企业等网络行为,严格落实7×24小时网上巡查机制,加强网警执法力度,监测涉及本市民营企业的负面舆情,及时依法处置,删除封堵不实信息,消除不良舆论影响。坚持“让数据多跑路”,充分依托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积极推进旅馆业、公章刻制业等特种行业许可网上审批,娱乐场所、废旧金属收购等网上备案。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将采取柔性执法方式和适用“两轻一免”情形的执法决定纳入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范围,加强对行政柔性执法工作的监督,用制度约束行政执法权力运行。市县两级司法行政机关建立法治化营商环境问题投诉举报平台7个。


公共法律服务作用发挥明显

4.png

组织成立形式多样的律师调解组织,有效引导分流矛盾纠纷,减轻当事人诉讼成本,力求矛盾纠纷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至目前,全市共成立律师调解工作室42个,参与调处各类案件900余件。发挥“同心·张掖律师服务团”的品牌优势和律师职能作用,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的法律保护意识、风险防范能力,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和优质法律服务。至目前,为涉民企业提供决策论证32次,开展法制体检100多次。涉企多元化解纠纷调解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力推行“诉前调解+律师参与+司法确认”矛盾纠纷化解模式,形成人民调解五级网络。至目前,全市共有调委会1078个,调解员696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