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张掖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建设

甘州区法学会创新“146”工作机制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来源:张掖政法 责任编辑:高睿蔓 发布时间:2022-06-29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张掖市甘州区法学会坚持“立足法治、发挥优势、服务基层”的工作思路,围绕助力“绿色种子产业”和“红色资源”两个片区社会治理综合体建设,创新“146”工作机制,组织会员扎实开展专业法律服务和驻片区服务,多渠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围绕“一个中心”,建立社会治理新格局。助力区委政法委规范综治中心工作运行机制,遴选优秀会员建立法律服务专家库,建立“政法委员+派出所长+司法所长+法庭庭长+村民(辅)警+网格员”联动机制。选派会员对基层人员调解组织开展专业指导,向“绿色种子产业”和“红色资源”两个片区社会治理综合体派驻法学会会员下沉开展服务,有力推动全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向纵深开展。


健全“四项机制”,凝聚基层治理新合力。力量配备机制。选派法学会会员中公检法司、律师会员275人下沉基层,通过全天候、近距离地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阶段和萌芽状态,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以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安定的社会环境为片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横向助力三级综治中心有序高效开展工作,纵向成为政法各单位落实工作的有力抓手。按“一村(社区)一法官、一检察官、一民警、一法律顾问、一人民调解员、一心理辅导员”的要求,选派具有较深厚法律功底、热心法律服务公益事业的275名会员(其中法官72名、检察官19名、公安民警184名)下沉村社。会员下沉机制。选派下沉的会员每月固定2次到乡镇(街道)、1次到村(社区)值班,开展群众法律咨询服务,受理群众诉讼委托,协助乡镇(街道)做好矛盾纠纷调处、重点涉稳问题化解工作。对当事人来电来访咨询,做好工作记录。对能当场答复或解决的事项,按法律、政策规定为当事人当场提供法律答复。对不能当场答复或解决的事项,一般情况下,在5个工作日内提供法律答复。对疑难复杂案(事)件及时向涉及乡镇(街道)及所辖村(社区)反馈,并提交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工作例会会商研究分流处理,确保疑难案(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所有下沉会员必须做到工作有登记、服务有记录。工作对接机制。下沉会员协助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完善人民调解机制,列席综治中心工作例会,参与分析研究辖区内重点矛盾纠纷、重大涉稳问题,提供法治解决方案或工作参考,实现了各项工作无缝衔接、高效运转。业务指导机制。片区社会治理综合体法治工作由区法学会负责指导,按照“六有”标准建设阵地。即:有规范的接待服务场地、有规范的标示标牌,有必要的办公设备设施、有专业的法律服务人员、有规范的工作规则,有明确的法律服务内容。


抓实“六项举措”,提升基层治理新能力。开展法治宣传,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下沉的法官、检察官、警察、法律顾问等会员迈上“法治夜校”讲堂,以案释法宣传法律,用身边事说身边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有针对性地开展反电信诈骗、交通安全、防毒拒毒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时刻感到“法在身边”。开展风险排查,有效化解矛盾隐患。下沉会员紧盯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群体,以“风险摸排全覆盖、无死角,矛盾梳理无疏漏、无盲区”为原则,对邻里关系、家庭婚姻等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排查化解,做到排查一起、化解一起。针对个性需求,精准提供法律援助。针对群众对劳务合同、交通事故、环境保护、邻里关系、涉农合同等方面的法治需求,精准提供释法、普法、用法等法律服务,引导群众正确合法表达诉求,切实有效维护自身权益,把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变成暖心事、放心事,基层社会治理基础不断夯实。开展法治活动,提升村民法律意识。下沉会员协助包挂村社,通过组织法治文艺演出、法规竞答、系列法治展板、“心理沙龙”等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送法上门”,广大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不断提升。开展法律服务,扎根基层惠及群众。主动受理群众委托,提供法律咨询、法律事务代理、刑事辩护、公证等法律服务。今年以来,下沉会员共开展法律咨询1000多人次,法治讲座60多场次,代书拟订协议120余份,化解矛盾纠纷200多次。发挥智囊作用,提供法治服务平台。组织法学会会员中的资深专家及政法部门的业务骨干,为联系乡镇、街道、法治建设工作出谋划策,针对基层治理难题,提供合理化法治解决方案或工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