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张掖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8月1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长安速递

为百姓“倾诉”撑起一片天——山丹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工作纪实

来源:张掖长安网 发布时间:2020-12-17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本网讯 群众有事“最多跑一次”,群众有气“最多跑一地”。近年来,张掖市山丹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发挥“大综治”统揽的“大信访”、“大调处”作用,创新工作思路,随时为“找个说法”的群众敞开大门,搭台化解矛盾纠纷,化解来访群众的难事、揪心事,让来访群众“只进一扇门”。山丹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已成为群众倾诉、沟通和温情的心灵驿站。
 
传承一种情怀,群众有事“最多跑一次”
 
传承和发扬“枫桥经验”,化解矛盾纠纷,才是为民之本。山丹县委、县政府以实际行动坚持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学习借鉴“枫桥经验”,以社会治理创新为动力、以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为目标,全面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于一体的“大调解”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机制,投入近1000万元,全面建成了“一体化运作、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该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推进以解决信访矛盾为主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突出了信访与调处的对接统一。通过完善“112188”多元化解组织体系(成立县级层面的多元化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揽“大调处”相关事宜,依托县信访局成立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规范建设县信访局人民群众信访接待中心、县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两个分中心”,组建山丹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统筹八个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八个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机制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积极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多元化解,总的目标就是实现“1633”,构建“一个调处平台”,即创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平台。推行“六项工作机制”,即矛盾纠纷(信访案件)“一个地点办公、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网络联动、一个口径回应答复、一个流程办结、一个责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主体责任)落实”。实行多元调处联动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实现“三升三降目标”(即:矛盾纠纷调处率、化解成功率、群众满意率大幅度提升;民转刑案件、越级上访和集体访案件大幅度下降,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让群众有事“最多跑一次”。
 
敞开一扇大门,群众有气“最多跑一地”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这是半个多世纪前诞生的“枫桥经验”的关键词。矛盾纠纷的多元化、类型的多元化、诉求的多元化,要求我们在化解矛盾纠纷的思路、方法、措施、途径上必须创新多元化调解机制。山丹县委、县政府探索建立新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成立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将其作为化解矛盾纠纷、信访受理、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主阵地”,使其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稳定器”。该中心健全完善了属地调处化解、逐级调处化解、归口调处化解、联动调处、司法人员进驻、县级领导分类接访、领导干部包案、督察督办、调诉对接、司法确认、个案补贴等13项制度。编制了横向靠实综治、信访、国土、建设等23个参与协作职能部门职责,纵向依托乡镇综治中心、司法所、信访办、村(社区)“五治”工作室建立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站(室)以及派出所民警、基层调解员、“一村一法律顾问”和“和事佬”等多元调解网络,积极发挥“五治三团”融合作用(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引领多元化解,百姓参政团、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三团”融合定纷止争),不断健全“五个对接”工作机制(行调对接、访调对接、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联调对接),推行“六个一”运行模式(一个地点办公、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网络联动、一个口径回复、一个流程办结、一个责任落实),形成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调、矛盾纠纷不上交的多元联动化解优势。为切实提升案件调解质量和效率,组建山丹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统筹八个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八个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从县直机关各单位抽调8名有经验责任心强的主任、副主任科员脱离原工作岗位到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专门从事访调、诉调工作。同时,从退休法官、检察官、警官、老干部中聘请了4名金牌调解员及22名律师、法律工作者为常驻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专业调解员,连同八个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八个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共175名调解员,形成了矛盾纠纷化解调处工作多方参与的强大合力。通过多元调处,群众的闷气有地方“撒”了,纠纷也得到了有效化解。
 
健全一种机制,群众来访“服务零距离”
 
多元化调处中心内设农业农村金融纠纷、国土环保劳资纠纷、医疗安全社保纠纷、家事物业城建纠纷等4个功能调解室,实现了“十有”多元调解新机制。一是有专人受理。结合“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对所有来访群众和信访事项,实行一个窗口受理,就地安排做好来访群众的疏导引导、政策解释、法规宣传、心灵宽慰等工作,提升办事效率,简化办事程序,帮群众之困、解群众之难。二是有一套人马调处。对所有来访事项,分析研判问题类型和属性,快速分流调处,涉事乡镇、村(社区)和职能部门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全程参与调处工作,做到了有人管事、有人说事、有人处理事。三是有律师全程参与。县司法局每天安排1名律师常驻县矛调中心,免费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指导,推动双方当事人平等协商、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保证群众合法有理诉求,依法得到解决。四是有调诉对接。宜调则调,宜诉则诉,对多次调解确属无法化解的矛盾纠纷,县法院对适宜调解处理的矛盾纠纷和民事纠纷,在立案前或立案登记后,委托、委派调处中心进行诉前调解,多渠道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五是有多元参与配合。在调处过程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网格管理员、平安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知识分子、老政法干警)等第三方全方位参与矛盾纠纷调处,从不同层面凝聚化解合力,从不同环节推动问题解决。六是有领导分类包案。对跨行业跨乡镇矛盾纠纷、重大疑难或群体性矛盾纠纷,实行一个案子、一名领导、一队人马、一套措施、一包到底的“五个一”领导包案制,推动矛盾问题彻底解决。七是有全程跟踪督办。调处中心确定专人,对每一件信访事项进行全程跟踪督办落实,及时掌握工作动态,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八是有化解调处结果。对所有登记受理的信访事项,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不合理或不符合政策的解释到位,让每一个信访人都知道自己信访事项的处理结果,达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的目的。九是有赋强公证。对经调处已达成调解协议的矛盾纠纷,引导当事双方到县人民法院进行赋强公证,确保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切实维护当事双方利益诉求,实现“案结事了不反复、息诉罢访不反弹”。十是有疏导稳控措施。对暂时无法解决或解决需要一定时间的信访事项,明确县级领导包案、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全程跟踪督促办理和按照“三到位一处理”原则,坚持一抓到底、合力攻坚化解矛盾纠纷的稳控工作。多元调处机制的落实,使大量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得到一揽子化解,让群众得到零距离服务,切实提高群众满意率。
 
完善一个“链接”,群众有怨“化解全链条”
 
山丹县多元化调处中心注重打造新形势下多元协调联动、便捷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新途径、新机制,全面构建“四个一”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体系(一体化运作、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重点是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问题,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量分流,积小平安为大平安,不断加强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建设社会共治共享的平安山丹,调处中心工作目标贯穿了“枫桥经验”,是“排除矛盾隐患、矛盾纠纷不上交”要求的具体化,体现了底线思想,即着眼于抓小矛盾化解,排查和抑制大矛盾衍生,努力实现社会和谐的目的。县、乡(镇)村(社区)规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运行,不断完善基层调解组织,形成上下贯通、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调解联动网络。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机制,着力在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治理方面实现六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从“受理交办”向“就地调处”转变。改变过去信访部门转送、交办职责,实行一站式受理、一站式服务化解措施,对所有信访事项实行访调诉调对接,涉事乡镇和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全程参与、全程调处、全程督办,就地受理、就地化解群众诉求,解决了信访问题转圈圈、信访群众来回跑的“推、脱、绕”的现象,真正实现了“中心吹哨、部门报到”。二是从“单打独斗”向“联调联处”转变。为解决群众“多跑路”诉求问题,改变以往信访部门和主要涉事乡镇或部门单位单打独斗,向县矛调中心统一协调联动调处化解的方式转变,避免了部门之间互相扯皮、互相推诿现象,形成了协同参与、同向发力的工作合力,构建了集中统一、上下贯通、纵横联动、调处有力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三是从“一般调解”向“依法调处”转变。过去的调处工作,主要是涉事乡镇和部门单位仅靠自身力量调处,没有律师、法院工作人员等第三方力量参与。现在,全程有律师参与调处,适时邀请法院法官参与调处,为来访群众宣传解读法规政策、法律程序、调处时效,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引导当事人依法维权、合法维权。四是从“被动参与”向“主动议事”转变。以转变工作作风为抓手,强化责任担当,摒弃以往的被动敷衍向主动出击的作风转变。充分发挥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判,村民自发组织的百姓参政团、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的调解作用,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治理体系,全县“五治”共管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得到了有效发挥,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了各类矛盾隐患。五是从“各方稳控”向“多方维权”转变。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出发点,改变过去“先维稳、后维权”的工作模式,变“治标”为“治本”,扎实做好访调、诉调工作,把接待好每一次来访、处理好每一封来信、调处好每一件案子,在情理法的结合中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六是从“无序上访”向“法治信访”转变。以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和法治信访为目标。把信访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对所有来访人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打消信访人以闹施压、以闹求解决的心理,引导信访人合理表达诉求、依法合理反映诉求。实现矛盾纠纷科学分流、快速调处,有效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和群众满意率,筑牢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走出了一条多元化调处矛盾纠纷、建设高水平平安山丹的新路子。
 
该中心自2018年4月成立至今,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400多件(今年以来,共调处1390件),涉及人数6000余人,标的金额达到3200余万元,全县重访率下降了40%,初访调解成功率提高了58%,社会治理创新成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机制先后得到了司法部、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厅、省信访局和市委、市政府的认可,《省委信息》《甘肃信访》《甘肃政法》《甘肃经济日报》等刊物刊登了山丹县矛调中心的做法,并进行了宣传推广。先后共接待60多批、900多人次前来观摩调研和考察学习。(张掖市山丹县信访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