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张掖长安网
发布时间:2020-11-24
阅读次数:
本网讯 2019年,甘肃省平安建设考核,张掖市甘州区名列全省第一,作为平安甘州、法治甘州的先行者,甘州区始终坚持“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整合资源、多措并举”的工作原则,在做实基础工作上见实效,在服务发展大局上做文章,在打造特色亮点上下功夫,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载体,扩大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增强普法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有效提高了群众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
建阵地、树品牌,固化法治思维
打造法治文化广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打造普法新阵地——法治宣传文化广场。利用地理位置醒目、环境绿化优美、行人流量大、群众休闲聚集等优势。制作宣传牌、温馨语提示牌,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与老百姓日常相关的法治常识,将枯燥抽象的法律条文以丰富多彩、活灵活现的形式表达出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针对性强,吸引众多群众驻足观看学习,成为普及法律知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建设法治示范街区。在国道沿线及乡村振兴带墙面、花坛、路灯等设施上,注入以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法律原则、法律条文、法律名言警句和社会公序良俗方面的格言为主要内容的法治元素,利用文化广场大型电子显示屏,定期播放普法类节目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类的节目,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水平、思想境界、道德水平、文化素养
打造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在东街南大池公园建成了大型电子宣传屏,将法律法规、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推进法德共进,形成以法治促管理的良性循环,公园长廊制作版面,漫画图展,内容涵盖“七五”普法、法治漫画和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等,提醒人们崇尚法律、敬畏法律,树立遇事找法、靠法办事的法治理念,各类橱窗板块设置在公园道路显要位置,引导群众将各类法言法语入心入脑。使辖区群众在休闲娱乐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进一步提升了辖区居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强载体,搭平台,注入法治元素
组建法治文艺宣传队。由热爱公益事业,具有一定法律素养、政治合格、有文艺创作和文艺表演特长的退休干部职工自发组建甘州区“法润甘州 德润民心”法治文艺宣传队,法治文艺宣传队自编自唱新政策、说身边法,自主创作了许多涵盖法治元素的快板《普法就是好》、法治宣传三句半、舞蹈《柿子红了》等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同时充分利用消费日、禁毒日、宪法日等宣传节点深入全区各乡镇、街道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艺巡演, 将法治文化与群众日常生活互融互补互动,让法治文化深入社区、乡村、学校,普及千家万户,使甘州区广大人民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法治教育。
深入开展主题宣传。开展“扶贫日”和“法润夕阳红”“企业问诊”等活动,在精准扶贫村及养老基地开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重点,利用法治宣传横幅,发送“法律援助知识手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单等法律书籍和宣传彩页,发放法治宣传品,开展与脱贫攻坚和维护老年人权益相关的法律知识宣传。强化公众意识,整体上做到了力度强、形式广、内容实。同时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对具有行政执法权的部门单位开展依法行政方面的知识讲座,切实增强了机关干部科学执政、依法行政、民主执政意识和为民执政理念,进一步提升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减少行政复议案件,降低行政案件败诉率。
认真强化媒体引导。充分发挥了新闻媒体对普法工作的功能作用。在深入开展主题宣传的同时,紧密与电视台协作配合,充分发挥电视、网络等传媒作用,在甘州电视台开辟“法在身边”专栏,拓展“互联网+普法”新阵地,拍摄《沟通民心的桥梁》《初心》《漫漫讨薪路》等多部形象的法治小视频,以群众喜闻乐见、耳濡目染的形式将法治理念植入民心,让群众在看电视节目的同时感悟法治精神,认同法治理念。
盯关键,抓多数,提升法治基因
紧抓“关键少数”。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和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把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加强党章和党内法规学习教育,严格遵守党内法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委党校等有关部门把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在每次干部培训中都安排了法制培训内容,进一步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的深入开展。
紧抓“未来工程”。把青少年学法用法放在特殊位置,结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创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普法活动,全面开展校园普法,将校园文化常态化,组织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主题法治文化建设年活动”,精心设计、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校园法治文化长廊、文化墙、宣传栏(橱窗)、宣传挂屏(牌)、法治图书角等阵地,运用校园网、校园广播、电子显示屏、黑板报、展板、校报校刊等载体,以法治格言警句、法治典故、法治标语、法治案例等形式,多角度打造校园法治空间。张掖市综合实践学校为甘州区首批法治文化示范学校;将甘州区大成学校、张掖市综合实践学校、张掖四中建立为甘州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以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为重点,邀请法治副校长开展专题报告会、法治讲座、法治视频观看等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常态化法治教育模式,切实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紧抓“绝大多数”。紧紧盯住农村(社区)居民学法用法,结合振兴农村战略的实施,将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美丽乡村”建设之中,以“理论宣讲下基层”、“三下乡”、精准扶贫为载体,坚持组织机关干部深入乡镇村社、街道社区,开展常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和法律咨询等活动;各村(社区)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多形式、多渠道的法治宣传活动,将法律法规普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有效地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按照“谁用工、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的法治宣传教育。积极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宣传教育,将法治培训纳入企业负责人培训内容,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推动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企业负责人和员工的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依法维权能力不断增强,企业依法管理的水平也不断提升。
通过各种形式的法治宣传,全民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明显增强,广大公民通过法律途径息纷止争的逐年增多,信访案件总量逐年下降,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