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张掖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8月1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长安速递

坚持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 大力提升新时代政法工作水平

来源:张掖长安网 发布时间:2020-11-04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本网讯 今年以来,在省委政法委的精心指导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张掖市政法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精准落实政法领域改革各项措施,政法机构职能体系更加健全、工作机制更具活力、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为充实。


聚焦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贯彻落实好一个《条例》
 
坚持把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作为推进政法领域改革的核心要义,率先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举办了张掖市“电信杯”学《条例》促提升政法知识竞赛,全市3000多名政法干警、8万多各行各业干部群众踊跃参与,为深化改革夯实了思想基础。注重在贯彻落实《条例》上做文章,依照《条例》规定,健全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政法领域重大决策和市级政法单位重大事项均提交市委政法委员会会议集体讨论研究,然后提请市委常委会审议。建立列席指导政法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市委政法委班子成员分别列席指导了2019年度市级政法各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并跟踪督促查摆问题后续整改工作。建立市委政法委委员向市委书面述职和市级政法单位向市委政法委员会述职的“双述职”制度,确保党委将“刀把子”牢牢握在手中。建立协管干部、作风巡察机制,从市委政法委选派干部参与配合市委组织部对政法各单位领导干部任用考察工作和市纪委监委对政法单位纪律作风巡察工作。


聚焦构建政法机构职能体系,健全完善好“两项机制
 
一是健全实战化警务运行机制。建立巡逻、处警、打击、服务、快骑、应急、警航等机动组合的“7+N”勤务模式,实现了警务运行市区一体化、巡特警一体化、治安交警一体化、空地巡防一体化。今年以来,全市街面侵财性案件同比下降13.6%。着力破解县区公安机关辅警额度不足、经费保障偏低问题,重新测算全市公安机关辅警额度、核定辅警保障标准,出台警务辅助人员薪酬管理实施细则,根据辅警工作岗位、实绩、年限等设立“三级六档”标准,大力落实优、抚、惠职业保障各项措施,公安警辅人员管理保障水平大幅提升。二是健全司法机关职能优化机制。全面完成法、检两院内设机构优化设置,检察系统两级院内设机构从平均12.9个精减为6.7个,内设机构总数下降到49个,减少了51%。创新员额制管理机制,探索法、检两院员额市级调整,将85%左右的司法资源配置到办案一线,一线办案力量较改革前增加15%以上。修订完善法检院绩效考核和奖金分配办法,制定领导办案通报制、案件承办确定制,分层分类建立权力责任清单,推动法、检院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办案成为常态。2020年,全市法院系统院、庭长办理案件20522件,占案件总数的42.13%;2020年,检察院系统入额院领导30人办案708件,人均23.6件,居全省前列。


聚焦深化政法公共服务改革,倾力打造“三大模式”
 
一是积极践行司法为民理念,打造诉讼服务新模式。市、县区两级法院全部建成标准化诉讼服务中心,新增网上立案、银行协助收退费、诉讼保全担保等功能,搭建起实体与网络、现场与远程、点线面全方位运行的综合服务平台。今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接待群众达81308人次。二是大力建设实体运行平台,打造法律服务新模式。推行“一村(居)一法律工作者”模式,全市现有各级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1034个,其中乡镇(街道)调委会66个、村(社区)调委会894个、企事业单位调委会3个、行业性专业性区域性调委会71个。全市共有调解室11个,律师调解室42个,形成了以县级中心为总揽、乡镇工作站为支撑、村级工作室为触角、互联网工作群为纽带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三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政务服务新模式。甘州区12345政府服务热线自4月21日正式运行以来,作为民意诉求表达的“第一渠道”,始终秉承“倾听民声、排解民忧”的宗旨,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原则,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实行“四班倒”24小时工作机制,对群众反映的每一份诉求都认真对待、及时回复、耐心回访,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大力推行“互联网+公安政务”模式,依托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实现公安服务管理事项网上办理。全面放开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放宽大中专毕业生和高层次引进人才落户条件,鼓励失地农村居民就地登记为城镇居民。公安机关集中推出便民利民新举措34项,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53项,解决群众办事堵点问题39项,真正打通了政法机关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聚焦提升办案质效和司法公信力,探索实现“四大创新”
 
一是以“三分流、七支撑”为抓手,实现诉源治理创新。针对法院系统“案多人少”突出矛盾,进一步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对进入诉讼环节前的案件,通过向各级综治中心、审前调解中心、专业审判团队的三次分流,依托诉调对接无缝化、审判团队专业化、办公办案信息化、保障服务社会购买化、辅助工作集约化、法律文书模板化、绩效考核科学化等七方面的有效支撑,实现了简单案件快速审理、同类案件专业化审理、疑难复杂案件精细化审理,全市法院系统走出了一条“司法本位回归、案件繁简分流”的诉源治理新路子。其中,甘州区法院2019年三次分流调解成功数就高达立案登记数的68.2%。二是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实现执行机制创新。持续深化执行体制改革,建立分段运行、分权操作、分权制衡工作模式,狠抓执行办案标准化,有效打破了一人包案到底的传统做法。三是以开展公益诉讼为抓手,实现监督管理创新。立足祁连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检察院系统把省检院部署的重点工作与“绿色检察”专项行动结合起来协调推进,打造了生态环境法律监督“升级版”。2019年至今,全市检察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623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11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8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1件,共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23.384万元。四是以综治中心建设为抓手,实现基层治理创新。将综治中心建设纳入政法领域改革全局谋划部署,市、县两级全部完成机构编制审定工作。各县区政府按照县级综治中心不低于50万元、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不低于10万元的标准将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村(社区)综治中心建设经费采取“集体收入+财政以奖代补经费+社会公益性捐赠”的方式筹措,并统一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标识制度等,统筹协调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三治”融合等工作,有效夯实了基层社会治理基础。目前,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综治中心全部建立,县级综治中心全部建成,市级综治中心已全面投入运行。(张掖市委政法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