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甘州区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2020-03-17
阅读次数:
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法院是全省“案多人少”矛盾最为突出的基层法院,近年来收结案数连年位居全省基层法院前列,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分别受理案件22329件、28695件和27150件。2019年,甘州区法院受理案件数首次超过3万件,达到30610件,结案26902件,67名员额法官人均结案402件,是全省法院法官人均结案数的2.3倍。收案数位居全省法院第二,结案数位居全省法院第一。
面对案多人少的现实处境和巨大压力,甘州区法院党组把破解自身难题放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大框架中去思考谋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深入挖掘“枫桥经验”精髓,大胆探索“三治”融合的路径,积极尝试构建“三调”联动格局,着力完善“分调裁审”的配套改革措施,构建了实施“三次分流”,强化“七个支撑”的改革举措,努力破解案多人少的突出难题,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次分流,七个支撑”的经验材料被省高院《法院通报》《法院简报》两次全文专题刊载后,被省委政法委《甘肃政法》、省委《甘肃信息》全文专题刊载,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改革创新点,被最高人民法院选入《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六)》。
实施“三次分流”,打造定纷止争“快车道”
一是推动特定类型案件向区综治中心分流。
除2018年,甘州区法院党组充分利用甘州区综治中心成立的有利契机,提请甘州区委政法委出台《甘州区矛盾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暂行规定》,明确对20余类民事矛盾纠纷引导立案群众到综治中心先行调解,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的案件,由调解组织制作调解协议,并引导当事人立即到诉讼服务中心或就近在基层人民法庭申请司法确认;调解不成的案件,综治中心及时将案件材料退回法院办理立案手续。同时,甘州区法院积极探索诉源治理的方法途径,研究制定甘州区法院《关于深入推进诉源治理的实施意见》,召开诉源治理座谈会,完善诉调对接、诉讼引导、程序适用等各项机制,加强对非诉方式解决纠纷的支持、指导和规范。2019年,区法院共向综治中心分流案件5041件,对调解成功的883件矛盾纠纷及时进行了司法确认。
第一次分流的实施,拓展了矛盾纠纷解决途径,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的有效构建,既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也减少了进入法院诉讼程序的案件。2018年,全院受理民商事案件14008件,同比减少1037件,下降6.9%;2019年,在收案总数突破3万件、执行案件增长3474件的情况下,民商事新收案件数量与上年基本持平,诉讼案件数量激增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二是推动简单民商事案件向速裁团队分流。
为进一步缓解人案矛盾,2016年起,甘州区法院在全省率先建立审前调解工作机制,从退休法官、乡镇街道干部、仲裁员、律师、法律工作者、人民陪审员和人民调解员等具有一定调解工作经验、法律基础知识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的人群中聘请特邀调解员对简单民商事案件开展审前调解。2018年底,甘州区法院进一步优化审前调解工作模式,设立速裁团队,设置7个调解室和2个速裁审判庭,由3名员额法官带领72名特邀调解员开展审前调解和简案速裁。案件受理后,通过繁简分流,将适合审前调解的民商事案件分流到审前调解中心,首先由特邀调解员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特邀调解员调解成功的案件,由员额法官签发调解书,调解不成的,由速裁团队法官快速开庭审理,原则上当庭调解、当庭宣判、当庭制作并送达法律文书,推动了简单民商事纠纷快速化解。同时,推进特色调解室建设,建立2个以模范特邀调解员个人命名的调解工作室;积极推动特邀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引导特邀调解员通过手机在线开展调解、在线司法确认。2019年,速裁团队共对2979件简单民商事案件进行审前调解和速裁审理。
经过第二次分流,让大量简单民商事纠纷让通过审前调解和民商事速裁程序快速化解,同时,特邀调解员“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化人”,使“德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作用得以彰显,推动了社会管理体系创新。
三是推动同类案件向专业化审判团队分流。
2019年以来,甘州区法院打破庭室格局,结合近三年各类民商事案件收案数量、繁简类型、专业化程度三大要素的分析结果,根据每个法官的业务特点,组建买卖合同、金融借贷、劳动争议等7个专业化审判团队,推行“门诊式”审理模式,将同类案件分流到专业化审判团队,对批量的同类案件统一排期开庭,集中时间多案同审、多案连审。2019年,各专业化审判团队审结案件5719件。
通过第三次分流,使每个法官的专业特点和业务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实现了类型化案件的批量高效解决,避免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发生,审判质效不断提升。2019年,甘州区法院结案数达到26902件,同比增加3756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8.07%,员额法官人均结案数达到402件,同比增加62件,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仅49天,较2018年减少9天,调撤率59.2%,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法官办案质量和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通过诉前调解、繁简分流、简案速裁、类案专审、繁案精审的紧密衔接,形成了分层递进、繁简分流、快慢分道的“分调裁审”配套体系,真正做到简单案件快速审理,同类案件专业化审理,疑难复杂案件精细化审理,提高了审判质效,有效缓解了案多人少矛盾,司法工作不断向科学化、高效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强化“七个支撑”,构建执法办案“高速路”
一是诉调对接无缝化。
加强诉讼引导,在导诉、立案时充分告知当事人诉前调解和审前调解便民、高效的独特优势,增强当事人对诉前调解和审前调解工作的认识。加强与综治中心的协作沟通,做好诉前调解与司法确认无缝对接。制定本院《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实施细则》,对诉前调解的案件类型、繁简标准、调解时限和衔接流程进行了明确要求,“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无缝对接进一步规范。
二是审判团队专业化。
组建买卖合同、金融借贷、劳动争议等7个专业化审判团队,集中审理对应的同类案件,组建法官助理团队,对法官助理进行集中管理、集中调配、集中培训,在诉讼流程中承担组织庭审调解、草拟法律文书等工作,有效减轻法官的工作压力。
三是办公办案信息化。
推动科技法庭全覆盖,建成2个互联网法庭,建成法院、检察院和看守所三地远程视频庭审系统,远程审理各类案件178件,有效提高了办案效率。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自助服务区,实现诉讼引导、立案、案件查询、评估问卷、诉状生成、卷宗查阅全程自助化办理,2019年,通过自助立案和网上立案5793件,占新收诉讼案件总数的45.3%。自主建设电子送达平台,送达效率不断提升。加快建设庭审语音识别系统,确保庭审记录的完整准确。大力推广“甘州移动微法院”,自主建设“掌上诉讼服务平台”,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8258555”执行服务热线和短信服务平台,努力“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
四是保障服务社会购买化。
将办公楼及派出法庭物业管理、干警餐厅运营、信息化运维等工作整体外包给专业的企业团队,签订合同明确责任义务,确保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使运行成本大幅下降,责任更加明确,服务更加精细专业。
五是辅助工作集约化。
将导诉、立案、自助服务、保全、司法确认、鉴定评估、集中送达、案件款缴退等辅助性、事务性工作以及多元解纷功能集约设置在诉讼服务中心,努力为法官减负,确保群众“一站式”办理。成立送达组,集中送达法律文书,提高送达效率和成功率,降低送达成本。组建执行指挥中心、终本案件管理、执行裁决3个执行辅助团队,统一办理执行辅助性、事务性工作,让执行法官专注于执行实施。
六是法律文书模板化。
推行要素式裁判文书,制定18份裁判文书模板,对民事调解书、撤诉裁定、管辖权异议裁定等格式基本一致的文书以及一些常用的程序性文件套用可以重复使用的模板,在需要时直接调用并适当更改内容,节省撰写裁判文书的时间。
七是绩效考核科学化。
充分研究论证,根据案件类别对案件的难度系数进行科学合理的测算,建立案件权重指标体系,使绩效考核更加科学、公平。高度重视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岗位调整、提拔任用、晋级晋档的重要依据,发挥好“指挥棒”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干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